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时间:2022-09-26 08:39:24

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来实现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落实素质教育的阵地在课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关键而首要的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力,给他们自主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选择、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彰显和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学生们往往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来确定选读的内容,畅谈他们对某一处词句的独特感悟。这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二、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对学习内容进行开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只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不尽相同,因而他们在独立学习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就可能各不相同。原则上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只要这种习惯不是不良习惯),鼓励他们尽可能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选读课文时,既可以默读、跳读,也可以轻声读、放声读,既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无论采取哪种读的方式,只要能够读得尽情、读得投入,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见解,我们都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热情的赞赏和积极的鼓励。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然后让他们用笔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由于把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一时间课堂上书声琅琅。同学们边读边想,边想边画,他们读思结合,手脑并用,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接下来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纷纷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这些交流都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的生命体验,都是学生能动的主体性的充分展现。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组织学生充分阅读,使他们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文素养。

三、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是需要付出情感的,投入积极情感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交流各方彼此在情感上达到相互协调、相互一致,才有可能使学生主体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阐释自己的想法,进行沟通,从而实现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为此,我们应当打破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同学间虽近在咫尺、却视若陌人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努力开创一种同学间积极合作、主动交流的新型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格局。无论是左邻右舍、还是前排后座,都可以让他们进行积极合作、主动交流,且这种交流不限于各小组内部,也可在小组间进行。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活动情境:“同学们,‘鸟的天堂’目前已经被辟为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为‘鸟的天堂’写一篇导游词。”由于把活动的时间让给了学生自由支配,在此过程中,没有老师过多的干预,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原有的知识经验重新整合新的学习成果。所以,他们的自主性再一次得到充分施展,一个个兴味盎然地拿起笔写下了一篇篇内容精美、风格迥异的导游词。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尽可能地创设出学生乐于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健康全面的自主式发展。通过这种自主性的交流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自主提出学习问题。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每节课上,教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勇于释疑。例如教学《厄运中的海伦》一课,在学生齐读课题之后,我引导学生自主发问:“同学们,从这个课题中,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沉寂的课堂像炸开了锅似的。“老师,我想知道海伦是谁?她是哪国人?”“我想知道海伦是干什么的?”“海伦遇到了怎样的厄运呢?”“海伦战胜厄运了吗?她现在的生活怎样呢?”“厄运中的海伦是怎样做的呢?”……看着学生高举的小手,听着学生好奇的发问,我的心里真感到非常高兴,我为学生活跃的思维而高兴,我更为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高兴。“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看看自己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课题,产发疑问,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课文的愿望,而且较为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同时,学生自主质疑,自己为自己定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围绕目标进行深入有效的阅读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生命的能动性得到了尽情的施展。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发问,使学生真正做到“勤学好问”。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学生活跃起来,聪明起来,智慧起来。

五、自主选择课外作业。

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不能只停留在有限的课内训练上,还必须通过课外作业的练习,加以拓展,加以延伸。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受制于老师,作业的主动权一直为老师所掌控。对于“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绝对地执行。这种现象与当前的新课改理念极不相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布置作业应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

总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主实践的机会,有自主交流、自主展示的平台,从而使他们都有自我实现的成功体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样,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手段,一种让他们感到身心愉悦的生命体验。

上一篇: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幼儿心理的自助启蒙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