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白下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时间:2022-10-28 10:18:43

南京市白下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1034-02

【关键词】 缺勤;生活变动事件;公共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在校学生是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南京市白下区于2006年5月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安排,实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推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2 a来,全区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白下区所有中小学监测点校,共计41所,其中中学14所,小学27所,共监测学生65 044名,其中男生33 952名,女生31 092名;2006-2007学年27 126人,2007-2008学年37 918人。

1.2 方法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江苏省卫生信息网》,白下区各中小学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每天专人负责将学生的缺课情况通过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软件上网直报。

白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人员每天进行网络审核,按照 《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中的预警标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2 结果

2.1 因病缺课情况 2006-2007学年和2007-2008学年学生因病缺课总人次数分别为7 779人次和5 785人次,因病缺课总天数分别为8 174 d和10 949 d,全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15%和0.14%;从人次数来看,导致缺课的前5位疾病排序为感冒、胃肠道、伤害、水痘和牙病,患病人次数占总人次数的比例分别为66.31%,13.91%,5.35%,3.51%和1.72%;症状以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腹痛、腹泻、受伤和皮疹为主,占84.86%;导致缺课的疾病排序前3位为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伤害,缺课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见表1。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以来,白下区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3起,其中在监测学校发生1起。而南京市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有记录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共32起,其中在学校发生24起(传染病疫情23起,食物中毒1起),占75.00%。

2.3 白下区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前后疫情处理情况 监测前,白下区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监测开展前3个学期)学校发生疫情37起,有14起发病人数超过10人,虽按照时间段限制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但疫情迁延时间较长,涉及人数较多,增加了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学校的人力、财力投入,学生因病缺课人次数上升。监测后,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试点以来,全区各校共报告40次,其中按照要求预警报告33起,均得到控制,发病人数除1起流感样病例达10例,1起水痘达17例,其余均控制在10例以下,有效降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江苏省通过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建立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1]。白下区作为首批试点区,在2 a的监测试点工作中,采取症状监测与疾病监测并重,每日实行网络直报,专人审核,及时处置。一方面全面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传染病防控意识,采取主动预防,控制疾病的传播,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同时,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降低。

试点的2 a间,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试点期间在中小学发生的占33.3%,明显低于南京市同期(75%)和2007年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78.1%)。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实现了防病关口前移,有效控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的发生。

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试点的2 a以来,全区各校共报告40次,其中按照要求预警报告33起,均得到控制,发病人数除1起流感样病例达10例,1起水痘达17例,其余均控制在10例以下。在工作中,学校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直接联系,在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到达之前,通过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的症状监测系统,已及时进行了处置,第一时间采取科学规范的措施,有效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所以,完善的症状监测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出预警,为妥善处置提供较充足的反应时间。同时,2学年的学生因病缺课率没有很大变化,但缺课学生的人均缺课天数分别为1.61 d和2.37 d,原因为开展网络直报工作后,各校严格执行了学生传染病的隔离要求,有效控制了疫情在学校的蔓延。

监测中还发现,导致学生缺课的病因中不明原因和其他占16.26%,影响监测质量。笔者认为:一方面应细化疾病分类;另一方面应加强培训,提高学生因病缺课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监测质量。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学校卫生基本工作内容之一,但未能发挥实时监测的功能。而网络直报要求基层单位天天做,而且天天认真做,否则就失去了监测的意义,然而校医、保健教师人员设置不到位,对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对2 a来监测学校发生的唯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发现,首发病例未能实现及时的网络直报,是导致二代病例集中出现的重要原因。

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的预警系统尚未建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每天查看各校的疾病统计情况,工作量比较大。下一步是否能探索科学的预警数值,实现有效预警模式,规范处理程序,使各级人、财、物能实现科学合理安排。

4 参考文献

[1] 戴月,袁宝君.江苏省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情况分析.江苏卫生保健,2008,10(4):21.

(收稿日期:2009-03-17;修回日期:2009-05-12)

上一篇: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研究 下一篇:某高校新生HBsAg及ALT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