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电工教学质量探讨

时间:2022-10-28 09:50:06

提高高职院校电工教学质量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结合实践的一门学科。从提高课堂效率,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兴趣;重视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等方面对提高电工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效率;兴趣培养;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9802

电工学是工科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较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索然无味,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举例空洞,讲授方法单调,学生被动地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感到厌烦,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挫伤,有的会选择放弃学习,难以完成学院的其它专业课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电工工质量,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探讨。

1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内在动力。笔者通过重视电工教学以生活为切入点;用不同方法来解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设疑,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1.1电工教学以生活为切入点

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无兴致。在学生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师,这电工学简直是天书般难学。”“老师,我一上理论课就头晕,想打瞌睡,能否提供简单的学习方法”等等。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尽力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去,在讲第一课“电路的组成”时,我会从手电筒照明着手讲解,再把其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分立元件连接,让学生切实知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讲愣次律时与日光灯工作原理连接起来,日光灯起动时的高压从何而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多种方法解题,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过到完美的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如电工基础学中,对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有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方法,求解同一电路的某电流时,可用上述不同方法,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了5组,要求他们用不同方法来解题,并看那组同学既快又准确。通过竞争,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和激活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而且要“脑、心、口、手”并用,共同来参与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一项班级活动,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主导、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

1.3合理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运用情境教学法,要有“着眼发展”的观点,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新鲜好奇上,应全面提出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注意循循诱导,层层深入,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三相电路这一节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并学会计算,三相电路比单相交流电要复杂,开始教师设疑:我们平时家里用的一般是单相交流还是三相交流电,单相交流是又是从何而来?为什么平时从发电厂引过来的是四根线而不是三根线?到底中性线有无作用?可先让学生分析一对称三相交流电路计算,让学生知道中性线上电流为零。接着教师又设问:“既然中性线上电流为零,为何在平时看到的中性线一般不能省?”“如果省去会怎样?”再分析一个不对称负载省去中性线的后果。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把问题设置由简单到难,由单一到系统,让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成功的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重视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类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操作技能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实验教学是电工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工知识的讲授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亦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电工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1结合电工实验,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电工学中存在较多的抽象概念,复杂的电路和设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指导学生动手来检验所学理论,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对电工学中出现的几个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如各个元件用黑布遮盖,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根据其性质区分各是什么元件。讲到交流电动机的旋转磁场时,可用一台三相手摇发电机、负载模型作演示,当接上三相负载(小灯泡),用手摇发电机,灯泡则会亮,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带着问号,学生再从理论上分析原理,增强了主观能动性。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电有趣,学电有用。

2.2正确技能操作培养方法

(1)重视实验理论讲解。讲解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利用仪器设备边讲解、边示范,明确提出实验的质量标准,以利于实验目的得到落实。如“电焊”实训,先由实训老师讲解要求和安全规范,再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选择电动机等元件容量时,教会学生背电工口诀,方便方便学生记忆,如:已知小型380V三相笼型电动机容量,求其供电设备最小容量、负荷开关、保护熔体电流值 ,可记为:“ 直接起动电动机,容量不超十千瓦;六倍千瓦选开关,五倍千瓦配熔体;供电设备千伏安,需大三倍千瓦数。”朗朗上口,原来枯燥的规则变成趣事,电工口诀让学生较易接受。掌握基本要领和技术,再由学生进行操作。(2)做好实验过程的辅导工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导、咨询的作用。如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这一章节中,电动机进行起动、正反转、制动、联锁等,教师先讲各电路原理,连线顺序,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然后再让学生实验,教师要在巡视指导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和指导,抓住每个细节严格把关。对普遍性的问题,应暂停实验,经集中指导后再继续。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还要及时评定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其既受到鼓励也得到启示。(3)实验报告填写。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实验相关内容,包括实验验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何避免等等。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再一次反馈总结,实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过实践操作,可使高职院校学生成为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

3试推行企业学校合作教育

加强校企合作,以生产、施工现场或管理工作现场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参加生产劳动、参加管理工作、学习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学握专业操作技术而获得职业技能。在电工方面可安排学生到变电站、单位电气控制室等去参观实习,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在实验室看不到的设备。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对电工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学生学好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总之,提高电工教学质量,既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重视实践教学,老师要开拓思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开辟新的教学途径,寓教于乐,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适应社会并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学生,培养复合型的优质人才,以适应科学与技术加速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研究 下一篇:欧美设计教育扫描与课程结构优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