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支付方式促进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28 09:28:36

改革支付方式促进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1

摘要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稳步发展和推进,为贯彻落实国家医改工作精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新农合支付方式进行改革,降低参合患者就医负担,确保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改革支付方式的必要性的简单介绍,并阐述了支付方式改革内容,对改革工作中应注意的几项问题进行了谈论,以期为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农合制度 支付方式 改革 可持续发展

一、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的必要性

对新农合的支付方式进行改革主要是通过推行按病种、床日、人头付费以及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把单纯的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转变为混合支付方式。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是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医疗卫生机构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的转换。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不断增长,医药费用也日益上涨,直接造成了我国新农合制度基金支付压力增大的不良现状。因此需要对支付方式进行改革,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费用自我控制和管理机制,规范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和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且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从而能够减轻参合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让农村居民切实享受医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革支付方式,能够保证新农合基金运行安全,有效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以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内容

2.1门诊总额预付制。统一推行门诊总额预付制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根据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所占比例及门诊补偿支出比重,综合考虑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人口、服务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门诊预付总额,总体运行原则为:门诊统筹基金由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统一进行管理,以乡(镇)或村为单位进行核算,总额控制,分期支付,超支不补,结余下转。

2.2住院综合付费方式。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结构要结合实际,从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定额付费等方式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在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住院综合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并结合实际,科学测算确定住院统筹付费标准和预付总额。

2.3按病种付费方式。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选择单纯性阑尾炎、顺产、剖宫产等10种诊断标准明确、临床路径规范、治疗效果确切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二级以上医院实行单病种限额费用及定额补助,年内实现次均住院费用零增长、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提高到45%以上。同时,要将病种、收费限额及新农合定额补助标准等相关内容在医院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三、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中应注意的几项问题

3.1明确认识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卫生局和各医疗机构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的认识和把握目前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的要求和主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和宣传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使用医务人员明确认识到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的重要性,并且对加深对改革工作的了解和熟悉工作流程,支持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是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3.2规范支付方式改革的服务模式。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以实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等改革。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进一步加强规范医疗服务,严格遵循入院、出院、转院标准,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双向转诊和分级治疗制度,推进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基本药物的运用,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收费。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均次费用、自费费用比例、药品费用占比等各项指标落实到医疗业务考核中,加强督查、分析和指导,确保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3.3加强支付方式改革的控制管理。卫生局和各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对实行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掌握和解决。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药品占比、服务人次、报销费用等情况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并且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进行抽样检查和全面审核,发现有违规费用的,在当月拔付资金中予以扣除。对医疗机构定期的实施考核检查,对发生挂床住院、冒名顶替、分解住院等现象,及其他违反新农合管理有关规定的,应该按照规章制度以严肃处理,以确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

结语:综上所述,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模式还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在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正确、客观的看待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改革支付方式是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措施,改革支付方式是通过对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等医疗费用的控制,最终建立医疗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转换,使新农合真正做到“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医疗机构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能够切实提高新农合医疗费用的使用效益和保障力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娟,陈家应.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02:35-39.

[2]王问海.推行综合付费方式改革 促进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江苏卫生保健.2012.05.

[3]徐恒秋,彭婧.住院按病种付费的必要性分析:以安徽新农合制度为例.中国卫生经济.2011.05.

[4]宋大平,张立强,任静,赵东辉,汪早立.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现状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12.03.

上一篇:论我国古代的判词说理 下一篇:柏拉图“洞喻”的人学思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