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环节 提高作业效度

时间:2022-10-28 07:00:20

【前言】优化作业环节 提高作业效度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新课程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要结合物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并使之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如一些技能性的知识和与人相...

优化作业环节 提高作业效度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物理作业设计也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让学生在练习与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物理作业的设计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布置分层次作业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进行科学调研,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分层次作业。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考虑实际情况,向全班同学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优等生“吃不够”,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对“优等生”来说,这是学习资源与学习能力的浪费;对学困生来说,不啻于一次次艰苦的“磨难”,以至于最终丧失做作业的信心,从而消极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物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布置作业时,主张量力而行,致力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着眼差异,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生“吃不了”现象,物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研究作业、研究试题,了解作业中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完成这些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妨增多一些题量,增加一些难度,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答,进行一题多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妨多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有些教师尝试开办“物理作业超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学生有一个“自选”的空间,这样一来,既关注了学困生和中等生,又满足了“优等生”的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作业的乐趣,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如在布置“附近水域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的作业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自行设计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方案,编制调查问卷,独立自主地完成各项调查工作,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且能够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佐证观点的可行性。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降低难度,帮助他们设计调查问卷,指导他们撰写调查方案,教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完成调查报告。

二、结合学科特点,布置实践作业

新课程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要结合物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并使之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如一些技能性的知识和与人相处的学问等知识,它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自己的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际测量,实验操作等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变成自己的真才实学。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布置一些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性作业

比如,学完“重力”以后,布置了一道联系生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重力。结果同学们发现重力无处不在。如打羽毛球时,发现羽毛球的下端较重,其目的是降低重心使羽毛球在下坠的过程中,不至于损害羽毛;建筑工人在砌墙时,沿着重锤线作业,其目的是检验墙身是否竖直,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农民伯伯在种植水稻时,利用重力的原理,进行“抛秧”,节省了工作量;在坡道开车时,用重力的作用关闭发动机继续滑行,节省能源……如果生活中没有重力,就会变成另一番景象:起跳后,人们将无法返回地面;喝水时,水不能进入嘴里;尘土和岩石在空中漫无边际地飞舞……这样的作业,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如,在学完“摩擦力”一章以后,让学生以《假如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为题,写一篇文章。同学们兴趣盎然,他们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没有摩擦力,我们将无法起床穿衣服,无法刷牙洗脸梳头;没有摩擦力,我们无法行走,刘翔无法获得奥运会金牌,我们无法品尝美食,无法写字……离开了摩擦力,我们的生活将会一团糟!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摩擦力也有对我们不利的地方: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我们的鞋子经常磨破,脚上总是长出老茧;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我们走路很费力,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发动机的机器容易磨损……这样的作业,在物理和学生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适应课改要求,布置探究作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果说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还不成熟的话,那么利用课外时间,把研究性课题以作业的形式交给部分学生,应该说是可行的。探究式作业强调综合效应,它针对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式作业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地获取各种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辨别、筛选各种信息。适当引进探究式作业,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会结合教材内容给出一些课题,让学生选做。由学生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课后可让学生去观察自己每天骑的自行车,去研究自行车上涉及的物理知识。学生非常积极,有的独自研究,有的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研究。结果有的研究了自行车在测量方面的应用,有的研究了自行车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方面的应用,有的研究了自行车在压强方面的应用,有的还到网上查了有关自行车的网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大家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如,学了“惯性”知识后,让学生对学校所在社区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调查,写一篇题为“惯性与交通安全”的小论文。对于这一作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完成作业时,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此外,还可以结合物理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一些诸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见识。调查性的课外作业,创设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学习方式从接受性为主转变为接受性和主动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与他人分工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增长了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