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诗意与失忆

时间:2022-10-28 06:04:41

城市的诗意与失忆

城市失忆,就像一个人在沙漠上独行,回头看不到自己的脚印了,那很快会失去方向。

“建筑师不能只知道面向资本、面向权力,还要学会如何面对大众。”正是因为这一句话,我找到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的教授张路峰。他是一个33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那时他12岁,也是一个随后走上建筑教席的唐山人,所谓劫后余生,幸存者的身份令他有着极强的感恩意识,教师的身份则让他能够清晰地反省。他用自己全部的心在感受着建筑的使命和城市的脚印,并在课堂上下传递给他的学生们――他们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主力军。

张路峰所教课程为本、硕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之前一直致力于建筑设计研究的张路峰早在1995年读博时,就开始从建筑设计领域转到更加广阔的城市设计方向。他解释这种转变“有偶然也有必然”。曾经亲临并目睹过一座城市顷刻崩塌的人,有一天将视野从单一建筑延伸到关注整个城市,可以说并不难以理解。同时,在张路峰看来,“城市的问题比建筑的问题有意思,建筑个人化的成分比较多,很难讲什么道理。”而“城市比较有道理可讲”。

看看近年来那些古怪而孤僻的建筑设计,还有自发形成的城市区间与形态,就知道“城市比较有道理”的结论其实真的有理。城市在发展,每一个脚印,都是真实的存在。张路峰喜欢读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正如里面记叙的那般,“记忆的潮水继续涌流,城市像海绵一般把它吸干而膨胀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一座城市的美好和糟糕都不是绝对的,不完全决定于其物质条件和视觉质量,还决定于每个人在其中的生活和体验。城市的品质与诗意,取决于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看待它。

张路峰喜欢到处跑,爱坐火车,并且到一个地方就会喜欢一个地方,因为内在的不同带来一种美好。不同的城市,都给张路峰留下新的记忆。而第一份城市记忆,自然就是自己生长的唐山。唐山大地震过去了33年,如今唐山新城呈现的永久城市的平行形态仍时不时遭人诟病。作为本地人的张路峰却并不这么看:“城市都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有它的历史,一下子变成了平行城市,感觉很不适应,但过了30年再看,你就没有那感觉了,这个城市马上又恢复了生气和活力。你看人们对场所的识别根本就不靠房子,因为有很多生活是发生在那个城市里面的,内容很丰富,房子只是承载生活的容器而已。房屋并不重要,像北京盖了这么多房子,但是大家还是不太满意,就是这个道理。房子解决不了城市的问题,对城市总体没有一个好的规划,拼命盖房子,最后还是会一团糟。”地震后重建的房屋和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的痕迹,在城市这张复印纸上,轻轻划下了它无法抹去的一笔。

张路峰在哈尔滨待了19年,甚至超过了自己出生的城市唐山。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持续关注着这个城市。说到城市特色,张路峰把它叫“城市家底”,也就是“一个城市最拿得出手的、压箱底的宝贝。这些宝贝呢,我们局外人看了说好,但是他们自己反倒不以为然,就像四合院,外国人说‘这东西多好啊’,但是住在这儿的老百姓说‘太糟糕了,早一点让我们搬到商品房里面去吧’。”张路峰借此说到哈尔滨:“哈尔滨曾经是一座有着浓郁异国风情的北方名城。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的升温,大量的历史建筑从城市的版图中消失了,很多历史建筑的老照片今天都变成了‘遗像’。”张路峰在读本科的时候经常出去画那些建筑,但是现在那些画大都也成了遗像。

有着百年历史的果戈里大街是哈尔滨市中心的一条主要商业街,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街道上建筑形态各异,甚至有些杂乱,但却忠实地记录了哈尔滨各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2009年8日,哈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升级改造工程结束,张路峰却说:经过这次“整治”,所有建筑的沿街立面都被“化了妆”、“整了形”。

“房子拆掉之后哈尔滨就跟其它城市趋同了。现在盖房子都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技术,很难体现什么特色,所谓特色也都是装出来的特色。缺乏特色的改造弊病在很多城市都存在,与北京每栋建筑上建个小亭子的做法不同,哈尔滨采用的是‘化妆术’,试图通过‘整容’来挽回逝去的风韵,弄的好像有特色,但是整体又没特色。”张路峰面对深有感情的城市一脸无奈:“因为大家都那样,随意毁坏历史的记忆,最后这个城市就扮了鬼脸,我管它叫‘假面舞会’。这个城市的品质也就失去了。”这种现象还存在于很多相类似的城建中,比如号称“北方香港”、“北方浦东”的大连。“这是个集体无意识,现在社会发展阶段就是这样的,我们需要有个从内到外的阶段。城市发展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像哈尔滨这座有着沉甸甸历史记忆的城市,其发展根本不需要主题,需要的是自信,自信心强了,别人批评我们的时候就觉得能挺住了。”但是首要的是“清楚自己有什么家底,然后才能把自己的家底守住。”

自1999年以来,张路峰到了北京,依旧是把城市记忆的坚持带到了这里。整个新与旧的问题在日新月异的北京城,也似乎更加突出。首先是旧城改造。张路峰说:“老百姓过得太痛苦,一会着火了一会又水淹了,年老失修的旧房在安全隐患问题上亟待解决,同时这里还有房地产开发的事情同时出现,旧城寸土寸金。于是产生了政府主导(危改)和开发商主导的两种改造途径,但这些途径大家都不满意。包括一些旧城的豪宅化,有钱的人买了几家四合院,却把原始的居民迁到了远郊回龙观,虽然解决了旧城保护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个叫贵族化,原汁原味的北京生活没有了。”

除了旧城,前门地区的改造是张路峰2001年就开始关注的地区。他提出,现在的前门工程似乎在努力恢复城市记忆,但恰恰是在破坏城市的记忆,因为它试图把城市记忆凝固在“清末民初”的瞬间,而对此之后的记忆进行了擦除,这是 “选择性失忆症”,是“表演性恢复”。拆了真的造假的,这是张路峰最无法理解的一件事情。他在前门大街人最多和最少的时候都去走过,感觉很别扭,“建筑表情都假惺惺的,像拍电影用的布景,走在街上感觉很奇怪,这种是把城市当主题公园来做,我是很不赞成这种做法的。”打着旧城复兴的招牌,近些年来各地表演性的恢复项目还是在继续,张路峰认为,这是城市缺乏现实态度、缺乏自信的表现。城市记忆不能擦除,更不能伪造,否则我们的后代能阅读的城市文本就不是历史,而是小说,或对历史的“戏说”。

上一篇:电子书:下一站悦读 下一篇:追逐动感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