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导 有效探究

时间:2022-10-28 04:06:59

科学引导 有效探究

如今的科学课堂比任何时候都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就看“探究”的多少与优劣,对于教师的引导则往往闭口不提。其实,科学探究是一项目标指向性很强的活动,如果什么都放手给学生,由于知识、年龄等原因,必然导致探究活动偏离方向或浮在空中。因此,小学科学探究中我们要用老师的智慧,引领探究方向,指导探究过程,点拨探究发现,甄别探究结论,做到以导引探,科学探究。

一、导在问题提出时——百里挑一

如上《电磁铁的磁力》这课时,教师播放了一段电磁吊车吊运废钢铁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惊叹不已,吊车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磁力?吊车这么强的磁力靠的是什么电呢?电磁吊车这么好用,为什么我们在工地上却从没见过?万一停电了,吊在半空中的货物会突然砸下来吗?电磁吊车看去体型庞大,会适合移动作业吗?还有一些有关吊车描述的问题这里就不列出了,那么这节课本身应该探究什么呢?这一课应该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分成两课时分别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的圈数、电力的大小的关系,虽然看去这两课时探究内容可以交换,要知道实验器材的准备却很难做到完全通用,因此教师必须顺势引导,让学生“百里挑一”,筛出本课要探究的问题。

从上例中不难看出,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决定了其实要探究什么问题,在上课前老师已经了然于胸,那么课中与主题无关的提问是在浪费时间吗?其实不然,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值得探究,但提问的机会一定要留给学生,提问本身就是探究的一部分,不会提问,探究也就无从谈起,正是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思考、筛选,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研究的问题。因此开篇之导,就是要导问,让学生有问、会问,而后再选择问题展开研究。

二、导在可能预测时——有据而猜

如在解暗箱游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让学生猜黑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本来要通过听摇动发出的声响,捏的软硬、摸的质感,闻袋口残留气味等进行猜测,而有些学生是坐在那儿不动就开始写答案,与其说是猜测,不如说是胡想。又如一位教师在做物体的导电性能这一实验时,为学生准备了十几样物体,让学生在记录单上预测他们的导电性,结果其中有三样物体学生根本就不认识,也看不出用什么材料做的,而教师又不做任何解释,这样的预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但大胆创新,并不是盲目胡思乱想,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寻找依据,完成思维的突破与升华,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当出现学生无据而猜、无理而设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让猜想合情合理、有依有据,朝着探究有利方向推进。如上述第一例中,只要在学生猜测时,多问个“为什么”,就能把学生引到正确的探究道路上。第二例中,则要把学生不懂的材料介绍清楚。虽然猜测、假设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只要是有依据的、合理的,那么这个猜测、假设便是科学的、有益的。

三、导在实验操作时——科学规范

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是安全实验的保证。尽管小学科学实验比较简单,很少涉及有毒药品、易燃易爆品等,但不规范操作仍然会出现危险。如加热这项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实验中经常要涉及,但这一实验问题多多。如学生火柴无法擦燃,擦燃的酒精灯没点上,火柴梗又快烧到头了,只好慌乱得到处乱扔火柴梗。此外若学生在操作时程序不合理、方法不当也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学中务必要强调不要伸手穿越火苗、试管在加热前应先均匀受热、加热化学药品时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或他人、金属丝被加热后不应该马上用手直接去接触等,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规范操作有助于学生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提高效率,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同时可让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多次的实验过程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导在合作交流时——和谐相约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平台”,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在要合理组织好讨论的分组,不但每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积极讨论,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当组长,代表小组作讨论结果汇报发言。小组合作中要注意师生、生生间真情相约,和谐相处,让学生在合作中有种骄傲自豪的满足,不要让小组合作成为某个人发挥的平台。这样,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能独立发现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评判同学、教师、课本和周围的事物等,并能由此及彼,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获得素养的提升。

五、导在结论发现时——非诚勿扰

小学科学的实验都是“求证式”实验,实验结果都是已被证实的,为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才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教学结论不符,肯定是实验“过程”或记录有问题。如:传热实验中,本来应该是铜棒的导热性最好,铝棒次之,铁棒最差。但很多学生的实验结果是铝棒的导热性最好,铜棒次之,铁棒最差。教师重做,结果亦然,难道是课本有误?后经专家引导才知道,原来生活中所用的铜为黄铜,成分不纯,换成紫铜棒实验即成功。

其实,有很多学生也明白,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异常结论是很正常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它们。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面对异常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和重复验证。确定实验的结论没有错,或者自己找不出原因时,我们要勇敢地把自己的发现,实事求是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同学和老师帮助自己分析原因,总之一切必须实事求是,“非诚勿扰”。

【作者单位:建瓯市实验小学 福建】

上一篇:有效性教学探析 下一篇:浅议儿童数数的5条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