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如何做到“举重若轻”

时间:2022-10-28 03:50:55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举重若轻”

新闻写作,是借用文字表达新闻事实的过程。这中间,有的人借用了“一马车”的文字,表达出“一箩筐”的新闻事实;有的人直接用“一箩筐”的文字,就表达出“一马车”的新闻事实;有的人把简单的事情用“兜圈子”的表达方式把读者弄糊涂了;有的人把复杂的事情用简洁的文字表述清楚了……新闻写作,“拖泥带水”不是本事,“化简为繁”不是本事,真正的行家里手,则能够“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举重若轻”的道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里体现的是记者的思想水平和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只有记者自己对所报道的事物“心中有数”了,对事物的各个层面看清楚了,对事物的前因后果弄明白了,才会在下笔时做到“抓住本质”、“恰当无误”。所谓“抓住本质”,指的是反映事物的内在东西,而不是“表皮”。如写一项建筑工程不只是讲投资多少,施工多久,占地面积多大,关键要讲建成后的作用和意义。再如写一个人物,不只是要写他昨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的心灵通过记者的笔与所报道人物的心灵进行“撞击”,产生出一定程度的“共鸣”。所谓“恰当无误”,指的是“恰到好处”、“准确无误”。记者知道的东西多了,就会较全面地看问题,“片面性”就会减少,更会考虑“综合效应”,而从记者、读者、被报道方面等不同角度去“掂量”如何落笔。这时候,客观准确也较容易做到了,失实失真也就会避免了。

其次,“举重若轻”还体现出记者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和水平。这里,好比过河造船。对能工巧匠来说,可以造出船体轻盈而能负重快行的船只;对拙工笨匠来说,可能会造出笨重、载货量少、行进缓慢的船只。船只是运送货物的工具,新闻文字语言是表达新闻事实的工具。一个记者,如果文字造诣比较深,善于运用语言,就会在报道中做到言简意赅,让读者看得懂,看得明白。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白话”的水平并不低,会讲“大白话”的记者是有水平的记者。 “新闻就是跟老百姓讲大白话”,有人这么概括。笔者是很赞成这个说法的。“大白话”,如“粗茶淡饭”,是属于原本的东西。“大白话”往往是“大实话”。“大白话”里往往有“大道理”。

“举重若轻”,是有实力的表现。什么实力?记者知识水平、采写功底等方面的实力。这好比赛场上的举重运动员,有实力的看重似轻,没实力的举轻若重。记者工作虽然不同于举重运动员,但道理上都是相通的。有人说,“最简单的事情,其实最复杂”。这话听起来似乎不通,想一想又深不可测。能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实在是不简单。高水平的医生开出来的“方子”,不一定就是什么名贵的药品,然而确实疗效明显。“举重若轻”,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新闻记者,都应注意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上一篇:名记者的四条标准 下一篇:营造开放的大众传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