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者的四条标准

时间:2022-06-03 03:13:15

名记者的四条标准

每一个记者都想成为名记者,这倒不全是为了虚名,因为这“名”代表着你的成就。在梁衡看来,一个有成就的名记者大约要符合以下四条标准――

1.有一篇或数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代表作;

2.熟悉某一领域的报道并有权威性,所谓资深记者;

3.有一定的新闻理论修养;

4.有一本以上的专著。

这四条标准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包括第一、二条,你在实践方面要比别人突出,就是说要多写稿,写好稿。而记者工作是一种被动的采集作业(就像原始人的采果捕猎生活,不是种植农业),好题材经常是可遇不可求,所以记者的成名并不完全公平。有时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一稿成名,而运气不好的老记者十年也没碰到一个大题材、好题材。梁衡认为――

衡量一个记者的业务实践水平要有两本账,一是有无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效应的好稿名稿;二是在某个报道领域有无持续的影响。你可能一锄头挖出个金娃娃,有一篇好稿,但再无下文,名不持久,还不算名记者。你应该是既有一、二篇好稿名稿,同时在某一领域又常有好稿。既是一棵大树,但又不是一棵孤树,还得拥有一片树林。这样一个记者的实践才丰满、扎实。

第二层,即第三条,是理论层面。一个人如果只停留在实践层面,只是重复,熟练、快而已,并不能创新。真正能突破、创新、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必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了理论思维,能够自觉地总结自己,借鉴别人,规划未来。他是按航线行船,按规律办事,他的成名不是偶然碰巧,而是水到渠成,能成名更能守其名。梁衡说――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记者工作,稿件背后要有深厚的新闻传播、写作等理论做支撑,当然最好还应有一点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修养。物理学分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虽然许多实验物理学家都得诺贝尔奖,但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懂理论。参加书法比赛,你可以以草书、行书参赛,但还得附一幅楷书,就是看看你的基本功,避免借“花活”偶然得奖。名记者是对一个记者实践成绩的肯定,但这里也包括支持他的实践业绩的理论。这可以通过他的言论、文章、谈话、作品来考察。

第三层意思,指创新层面,即第四条,标志是有一本专著。时下记者编书成风,许多人将自己多年发表的稿件汇集成一书出版,这作为纪念性文集可以,作为著作则没有意义。在梁衡看来――

新闻是信息,大部分只起即时作用,过时作废,将作废的文字集成书,除了自我安慰和纪念没有别的意义。许多记者、通讯员自报成绩,说自己多少年发表了多少万字,这不足评,就像你给人说我多少年来吃了多少顿饭,吃饭多并不就是光荣。饭的作用是转化为人的其他创造,如运动员夺了金牌,思想家有了新思路,艺术家有了新作品。像吃饭一样的每日采写播报等新闻实践,应该转化为一个名记者某一方面的创新成果。这可以是一次采访的成果,一种理论的思考,某一方面的研究等等。而做文字工作者,这种研究常表现为结晶成一本书。书就是他的名片。但这书要符合两个条件:一、和记者工作有关,是在记者生涯中产生的作品;二、不是过时新闻报道的汇集,是一个记者实践积累之后的创新,它超越信息层面而进入知识、思想、或审美层面。

一个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有产生一定影响的好作品、有较深的理论修养、能将自己的实践和思考结晶为著作的记者,才称得上是名记者。

(作者单位:董岩,中央电视台;丁洪亮,北京市人大新闻处)

上一篇:客观显现传媒赋予和命名的功能 下一篇:新闻写作如何做到“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