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

时间:2022-10-28 03:49:09

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

一、课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问题

“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的这个条幅,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小品表演、课堂讨论、知识竞赛、辩论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学的主体。但是有些活动,教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只是一种点缀,最多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⑴热闹替代了思考。在小组探究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多数情况是刚一开锣,就急于让小组汇报成果,很快又由教师归纳总结。试问没有充分的讨论、冷静的思考,能有创新成果吗?不仅如此,对问题探究的浅尝辄止,还会浇灭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⑵自主滑向了自流。一些探究课堂存在这样的现象,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甚至谈论与探究活动无关的话题。⑶个别包办了全体。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聚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有的中差生在小组合作中似乎找到了保护伞,马虎应付,甚至作壁上观。

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锻炼将来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多种能力,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都应该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形式,这样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探究,应该注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选择开放型问题和解决途径多样化的问题。有些问题对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而开放型、探索型的问题由于综合性较强,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结论,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正确认识师生的地位问题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老师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并且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意见。长期的实践表明,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地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在出现的偏差、错误、不完善的观点进行适时、适度、有效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创设有效情景质疑,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以前对我来说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太少了,自己动手制做课件釆用多媒体上课太麻烦了,想找一些现成的却很少很少.可是我在一本书上却说“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教材、图书、报纸、电影、电视以外,它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舞台,发生于时光的每年每天,需要教师应时常做个有心人,与学生一起及时捕捉、搜集有关信息,不断地创造课程资源。”看了这段话之后我受益匪浅,一方面,我要严格遵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另一方面,我不拘泥于教材原有内容和体系的限制。特别是我紧紧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选生活中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的事例与材料;结合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地方特色资源进行学习,使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活、时代气息.如在初三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课中,我运用大量的时政热点如:中法文化年、中国俄罗斯年等,还结合白泉的民俗:跳蚤舞、舟山锣鼓等,学生喜闻乐见,倍感亲切,也通俗易懂。

四、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目标额度统一。

新课标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三维目标的编排顺序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曾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这一目标是最容易被忽略、淡化的。许多教师、家长、学生认为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缺乏激情、教师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激情。我始终认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除了看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整合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师生是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最终落实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我曾在不同的班级上了两节相同的课:《我国的人口问题》一课。当时在上完课后让学生谈体会,一位同学小声地说:“中国人太多,升学就业太难了,出生在中国挺不幸的!”许多学生听了都在笑,这时下课了,我只让学生课后同学间讨论。而另一堂课,我让学生提出问题,有一位学生问:“我国人口这么多,经济这么落后,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赶上发达国家啊?”学生们有不少唉声叹气起来。我说:“一方面,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才有责任当好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我国的这一基本国策。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占世界不到22%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度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快速腾飞,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赶超发达国家。当我们获悉神舟六号胜利升空的喜讯后,当我们要完成嫦娥登月计划时你们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说:“我们感到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祖国而骄傲。”我继续深情地说:“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边观看张艺谋编导的申奥片,一边为我们的祖国祝福,祝福祖国母亲早日繁荣昌盛!”学生们边看边鼓掌,有的学生激动地流出了热泪。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领是多么的重要啊!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帮助他们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

然而当新课程进行到现在,当我们更多地关注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手段先进和方法灵活上时,因为以考试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的存在,我发现那一套似乎有了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因为知识是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识后,才能形成学习政治的初步能力,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才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为了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毫无疑问,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努力做到形式与内容并举。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一定能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3、《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新课改教学 下一篇:现代远程教育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