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从理解开始

时间:2022-10-28 03:39:34

素质教育从理解开始

教育与“现代化”“世界”“未来”联系在一起,目标虽高,但甚觉亲切;内涵虽深刻,但并不抽象。作为千万个教育工作者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去寻求既能继承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具有未来特色的有效提高人才素质的途径。我深知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教育受凯洛夫教育观点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教育的狭隘性、束缚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二十一世纪人才活动的舞台将是更加广阔、更加活跃、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大时空。国际上经济、高技术、高文化的一体趋势已经到来。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背景下,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激励我们从未来的高度,从了解自己、理解学生开始,着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理解学生才能实现成功的教育。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用在战场上非常实用,用在教育上也颇有道理。平时周围经常会听到一些唠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琢磨了。有些家长还会在自己孩子面前虎视眈眈地说,想当年你老爸老妈又多听自己父母的话,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其实不是您的孩子不听话,而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这个进步飞速的时代里,聪明得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他们拥有了解知识的各种渠道。作为这些孩子们的老师就更应该有责任了解学生。

小学生不是成人的雏形,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当生理和心理等尚未充分发展起来时,在一个很长时期中,人们都只是把儿童看作是一种“小大人”,并不认为他们与成人有什么质的差别,认识不到他们所特有的需要和发展特点,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往往抹煞他们的特殊性,向他们提出与成人同等的要求和行为标准,会有些张冠李戴的感觉,不仅效果不然,还会抹杀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也习惯扮演权威的角色,学生就像孙悟空一样再怎么灵活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一向以来,教师会认为听话的孩子最乖,古用戒尺今用教鞭。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还在门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国外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在:“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还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才能发挥他的创造力。

我们很多老师自己小时候接受的那种老师讲学生一动不动地听得教育方式还残留在他们的脑海里,所以还想把这种教学方法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可惜这种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现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同往日了。时代在进步,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我们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地好问了。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了,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学校是他们学习必不可少的场所,是他们发挥主动探求知识的圣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伯乐。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才会造就出这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能认识孩子,发现小孩子的潜能。我们要尽力挖掘孩子的潜能,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多一些理解。记得一次上语文课,是要求学生用“月亮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有的学生说“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又有的学生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时一个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说“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哈哈……”同学们大笑起来,在同学们的笑声中,那个同学不好意思地坐下了。我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了打击,我问他:“你能说说为什么像香蕉吗?”“香蕉也弯弯的,跟月亮很像。”我当即予以肯定,并表扬他说:“你很爱动脑筋,也很有想像力。”这时同学们都用佩服的眼神看着那位同学。从那以后,我发现那位学生特别爱动脑筋,总有一些奇思妙想。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人都是创造性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也是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人,他们渴望受到理解,特别是来自老师的理解,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当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学生在这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宽松、宽容的环境中,才能拥有主动的心态,才能在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动的状态中,让每一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学期我换了新班,对所教的班级也不了解,上课了,当我刚踏进教室时,我也显得特别紧张,尽管前一天我已经对这堂课在房间排练了很多遍。我上的是一节语文课《狐假虎威》,由于故事生动,学生兴趣盎然,可以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是我预想中的。轮到学生自己下笔续写《狐假虎威》时,我在教室巡视。当我走到一个学生身边时,她慌忙把自己的文章遮住。我俯下身子悄悄地对她说能否让老师看看?那位学生害羞地捂着不动,我想凡事不能勉强,就对她说:“那等你写好了再给老师看好吗?”她点点头。过了一会,我又走到她身边,她抬起头望着我,脸上满是羞涩的神情,不过这次她没捂自己的文章。我对她的文章进行了点评,写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不过不足之处也进行了指导。这次她笑了,在她脸上我看到了自信。给学生自信,让每位学生找到自己拥有别人没有的闪光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未经过河心先慌,尚未爬山腿先软,就难以渡过茫茫江海,越过重重高山。要想让这些孩子树立起信心来,离不开教师的赞扬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把蕴藏在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会上好每一堂课。学生也就会更喜欢她的老师,也会变得更加喜欢学习,学生不会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拉长着脸学习。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不断了解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给他们响应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地活跃。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学生需要理解,有了理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去发现、去创新。教师的理解是学生爱上学习的理由。多给我们那些渴望理解的学生鼓励和支持,多一些温柔的目光,就多一份温暖,就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愉快地成长!新时代的教育家们,让素质教育从理解开始吧!

上一篇: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下一篇:跨越多彩文化 读懂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