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大学生的心理解析及培养对策

时间:2022-05-18 12:12:03

单亲大学生的心理解析及培养对策

摘要:单亲家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少单亲大学生适应力差,心理存在障碍,如何使他们摆脱心理劣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更好的融入社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字:单亲大学生;心理;对策

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受到了很大冲击,离婚率逐年增高。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单亲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尤其当他们进入高度自由的大学,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其中较为常见的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析并探讨相应的培养对策。

1单亲大学生心理解析

1.1 自卑心理

单亲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1]。在徐安琪的调查中,被访的单亲男女或多或少地有“低人一等”感觉的占24. 3 %,明显多于双亲被访者的16%;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的占18%,也显著高于双亲被访者的8. 8%[2]。在方淑琼的调查中,有85.19%的单亲大学生表示宁愿自己呆着,不愿和别人在一起,30%的单亲家庭大学生表示不喜欢集体娱乐,喜欢单独性活动;而在完整家庭大学生中,做出同样选择分别仅有9.26%和11.11%[3]。有些单亲大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持消极的态度,自卑情结将他们的内心压抑起来,对人冷酷,人际敏感,情绪消极低迷等,严重的会导致自我封闭,心情抑郁等。

1.2 自控力差

自控力差主要表现在易动怒,攻击性强,做事冲动,遇矛盾易和他人发生冲突,情绪急躁。在北京市进行一次调查中显示:单亲家庭子女比其他子女在反抗性、攻击性和冲动感指标上分别高3. 9%和 23.3%[4]。由于单亲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尤其是离婚式单亲家庭,母亲或父亲易将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心理留下不良影响,导致他们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实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严重的会导致悲剧的产生,例如某高校女大学生遭殴打拍裸,其中3名打人者来自单亲家庭。

1.3 嫉妒心理

由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历过父母离异或者失去单亲的痛苦,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一种安稳的生活或者比较温馨的氛围。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总是用自己外在的东西作为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尺度,把自己放在一个痛苦的、强烈的、不断与别人比较的情景之中,内心深处时常被一种挫败感所困扰。这种恶性的、消极的、破坏性的不良情绪可以发展成为仇恨,甚至带有攻击性。

1.4 孤僻冷漠心理

受“首因效应”的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常常难以忘怀旧家庭成员相处的温馨场面,其作用远远大于新家庭成员中“近因效应”的影响。造成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具有孤僻的心理,行为怪癖、偏执,不愿意与人交往。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掩盖起来,封闭自我,不轻易相信别人,也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虽然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开朗、积极、心态完好,但更多的单亲家庭大学生表现出对情感的淡薄,对别人缺少同情心,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和帮助,毫不顾及地指责父母,顶撞老师,甚至对周围的人持怨恨、冷酷的态度,导致思想行为的极端。

2培养对策

单亲家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但往往又自卑、敏感、不善交往,所以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烦恼和困惑。如果不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导致他们行为偏差,甚至走极端。因此,针对这个群体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尤为重要。

2.1 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工作

从单亲家庭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建立他们的档案,熟悉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各自的特点,出现的问题等,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谐与人相处,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发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坦诚地接受自己的短处,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逐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

加强班级、宿舍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寝室文化大赛、个人形象设计、体育比赛、商务礼仪大赛、心理健康讲座等系列活动,为他们提供舞台,使他们逐渐增强自信心,充实和滋润自己的人生,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走出心灵的阴霾。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消除孤独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2.3 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

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5],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是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平等的同伴关系。家长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比如:

第一,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离异之事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解释,并告诉孩子父母不会因为分开而减少对他的爱。

第二,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以利于孩子的成长。尽可能地营造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和谐环境,不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

第三,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

2.4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理性理解家庭

单亲家庭的学生可能为父母做出的离婚决定感到气恼,他们对离婚事件持有消极的看法,从而否定自我、否定生活。要帮助这样的大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系统,纠正他们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肯定自我改变的责任和能力并付诸实践[6]。尽管父母离异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但这的确是父母的权利,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的成长。人性中许多珍贵的品格正是从那些看似不幸的经历中锻造出来的,把眼光投向未来,对自己未来发展有了目标,就会更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

3总结与展望

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其自身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困惑与矛盾,摆脱心理阻碍,充分的发展自我。

通过学校培养、家长参与、社会关怀以及个人努力,他们将在大学中塑造全新的自我,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4)

[2] 徐安琪.单亲弱势样体的社会援助[J]江苏社会科学,2003(3)

[3] 方淑琼.单亲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02(2)

[4] 胡宜平.崇文区.普遍中学初中,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调查[EB/ OL].(2005-12-19)[2006.05-01],北京崇文区教研中心网

[5] 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4):84-88

[6] 颜农秋.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环境的辩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4(8):75-76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方法的改进 下一篇:现代艺术的开端:后印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