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资本融合探究

时间:2022-10-28 03:13:21

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资本融合探究

摘 要 伴随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从物质文明建设转移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场域理论的视野下探讨作为文化资本的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在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三个方面融合的可能性,对于今后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方面的研究发展作出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 民族体育 学校体育 文化资本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场域理论是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他把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看成是一个个的场域,在特定场域下有着特定的构建规则。在场域内文化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作为竞争的资本,在这里文化资本泛指一切与文化有关的无形的或有形的资产。并通过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的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本文力图从场域视野下,以文化资本为立足点对两者的融合的可能性进行深刻挖掘,对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的提出更加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一、文化能力是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面对社会经济进程的快速发展,怎样使民族体育得到有效传承?只有通过与成熟的学校体育文化能力的融合才能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对于民族体育场域而言,身体化的形态是指学生通过大量时间的自身学习练习所获得的不可转移的民族体育知识和运动动作的技巧,是一种文化能力的存在。民族体育不仅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民族文化的集合体,它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武术为例,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不仅结合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同时也兼具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文明进步,承载着历代中华儿女的魂与魄。将民族体育融入进学校体育,是民族体育的娱乐性和多样性与现代学校体育的竞争性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华使学生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个性,同时也进一步拓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

二、文化产品是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融合的关键环节

在场域视野下文化产品成为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不断发展创新的推动者。原有的大多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或者祭祀仪式中进行的民族体育项目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下的传播方式已经变得单一化,狭隘化。现代化学校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也多是西方的舶来物,民族体育可以根据本民族的风俗特色将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创新,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新的内容,使其更符合当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后来渐变为较为简洁的划船比赛的操作程序。“特别是在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民俗体育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体育正好为学校体育的创新提供了题材和内容。”传统体育教学总是根据竞技运动项目编排课本教材,比较单一死板,而民族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性和观赏性,重意境轻竞技,内容繁多,规则简单。比如将传统的射箭,射弩,舞狮舞龙,秧歌等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到学校体育课堂内容中,适宜爱好多动的青少年的身心特征,从而丰富和加强学校体育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其次,学校能够针对民族体育的特色,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大大地节省了教育资金的同时,拉动了当地体育产品和事业的发展。“如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第二小学在积极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进校园过程中,对近20个民间体育游戏项目从“适合对象”、“游戏目的”、“场地和器材”、“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游戏童谣”等6个方面进行了挖掘整理,并编写了《民间儿童游戏教材》,无论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还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文化制度是学校体育与民族体育融合的有利保证

文化制度主要是指学习者的文化能力通过权威的资格认证,对学习者的文化能力加以区分的予以从体制上承认的文化制度。文化制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场域内,学习者在学校中通过长期的稳定的学习,参加考试或者其他资格评定的考试,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身份地位,使其在场域内有了互相之间比较的或者替代的可能。“任何一个特定的行动者都能够占有从体制上予以承认的文化资本。学术资格和文化能力的证书可以赋予其拥有者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经久不变的、有合法保障的价值。”已经获得有关等级资格证的学生,在学生群体里就会与具有一般文化资本的学生产生差距,这种强迫他人接受的社会公认性的权利,会促使其他学生不断学习更新的、更多的民族体育相关知识,同时学校在制度上的认同的价值取向决定并引导着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我国深厚悠久的文化积淀,是体育发展的智慧结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危机与冲突,作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场域必须在文化资本的桥梁下进行互惠互利的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必须通过与学校体育在文化资本的具体形态――文化能力,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的融合中互相取长补短,改革创新,走向更加规范科学的道路,为我国青少年的成长进步提供新的内容形式,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汤立许,蔡仲林,刘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5:574-578.

[2] 范本祁,杨慧.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02:72-75.

[3] 杨洋.文化资本与学生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9-04-20007.

上一篇:灵敏素质对排球一传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羽毛球运动对身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