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浅见

时间:2022-10-28 02:48:3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浅见

摘 要: 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认识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是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时代,它要求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课堂应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天地,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主阵地。然而,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曾使教育走上了迷途,为了考试取得高分,教学变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途径,学生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来认识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学的内容,而是在于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采用设疑激趣、诱奇激趣、以故事激趣、以悬念激趣、以竞赛激趣、以游戏激趣、以数学美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强烈渴求的欲望,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车轮的形状,然后设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呢?”使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圆的特点的兴趣。

二、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性领域中强调:“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个体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比较和较量,这种竞争意味着群体内部要协调和配合。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鼓励、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从多向交流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以小组(4人)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讨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并将小组的学习、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同学们个个信心十足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然后小组4人一起登台亮相:一个学生进行图形转化的演示,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充当“小老师”进行板书,一个学生当“解说员”,先是演示说明,再是公式过程的推理。还有一个学生先是认真地听其他三个组员汇报,然后就整个演示过程、图形的转化和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重点补充。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显其能,充分展示了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促进了共同发展。

为保证合作学习有较高的实效性,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1)任务应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2)保证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3)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4)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

三、引导自主探索,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适时给予有效引导和帮助。从而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自主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开放题:一张正方形纸,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猜测、分析、整理后,有的得到:剩下3个角、4个角、5个角,还有的得到:还剩下6个角、8个角、12个角、20个角,等等。他们是这样操作和解释的: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对折一次,斜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得到的图形还剩下6个角;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对折两次,斜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得到的图形还剩8个角;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对折三次,斜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得到的图形还剩12个角;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对折四次,斜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得到的图形还剩下20个角……用这样的剪法,得到的图形的角都是对称的,比用其他剪法得到的图形更漂亮。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但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引导体验成功,促进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指出的:“教育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致力于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需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学习方式、个性特点等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后,我出示问题:“李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50千克,4天吃了这袋大米的20%,照这样计算,这袋大米一共能吃多少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学生的解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50÷(50×20%÷4)

(2)1÷(20%÷4)

(3)4×(1÷20%)

(4)4÷20%

对学生各种不同的解答方法,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并表扬他们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独特性。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下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上一篇:让小学计算教学绽放思维之花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更新与策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