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侵权:报纸要对网络说“不”

时间:2022-10-28 01:58:23

版权侵权:报纸要对网络说“不”

规范信息市场,实现“新闻超市”供需的公平公正,新闻界才能更加有序地发展。

版权侵权乱象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上网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通过网络平台,网络媒体轻轻松松地将报纸新闻作品转载、摘编,许多被转载的作品未经权利人许可,也没有支付报酬,甚至没有注明作品出处和作者署名。转载过程中,随意删改作品标题以及任意篡改内容,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甚至危及名誉权。①

在“新闻超市”②的信息格局之下,报纸花费巨额采编成本所得的新闻作品,被网络媒体免费使用,导致了媒体之间的失衡与不公,损害了报纸的实际利益。

报纸上刊载的新闻作品是著作权法规的保护对象。按照《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报纸作品的权利人享有的人身权包括4种,其所享有的财产权包括12种。同时,权利人对著作财产权享有向他人转让和发放许可的权利,以及获得报酬的权利。经济参考报社诉网易公司著作权侵权案、谷歌网络公司在比利时的侵犯报纸版权案都呈现出网络媒体对著作权的忽视,导致版权纠纷的产生,不仅困扰着传统媒体,也是网络媒体应当重视的一大课题。

拯救版权才能“拯救报纸”

版权侵权的业界乱象之下,报纸愈加沦为边缘化的新闻媒介。拯救版权,就是保护报纸的著作权,最终目的不是“如何防止使用”,而是“如何控制使用”,版权法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作品使用的机制。

按照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报纸理应得到网络媒体相应的报酬,网络也有义务为获取的信息“埋单”。③至于网络媒体故意侵权、恶意侵权的行为,不仅仅只是对传统媒体正当权益的侵犯,也是网络媒体自掘坟墓的表现。网络媒体只有遵守《著作权法》,才能同时实现自身著作权的被尊重,否则只会导致新闻界版权意识日益淡漠。

报纸应当规避版权侵权行为。当下的纸质媒体为了维护自身的著作权,大多会发表声明,宣称本报对其发表的所有文章享有专有权利,其他媒体不得转载、摘编。国内权威报纸,例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光明日报等,都会以此来规避网络媒体的转载,应对网络侵权事件的发生。同时,作者自己也在其作品合适位置发表禁止转载、摘编的声明。以声明的形式公之于众,实现版权的公开化,成为版权遭遇侵犯后维权的凭证和根据。

传统媒体面对网络的免费转载,必须奋起反抗,抵制网络媒体的非法转载。在国内的版权之争历史上,1999年年初,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突然停止对新浪的新闻供应成为一个重要事件,这也激起了新浪的版权意识。据悉,如今新浪每年都从通讯社等方面购买新闻。事实上,面对版权难题,网络媒体也一直在寻求出路,企图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最终摆脱对纸媒的依赖。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网络并无采访权,这也导致新闻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纸媒的主导地位。近些年来,网络媒体通过各种自制内容,在这个“内容为王”的媒体年代不断突破自我,网络内容成为报端内容的重要来源。④

怎样算好“版权账”

怎样保护好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版权之争的解决策略,需要的是算好“版权账”:

首先,真正落实《著作权法》到细处,并且规范好转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著作权人名字、首发媒体的标注,以及对新闻作品原意的尊重,都是维护著作权的重要表现。

其次,在落实版权的同时,网络媒体使用报纸内容付费问题更应得到落实,杜绝剽窃行为,同时商榷双方最满意的价位,这是媒体之间的互相尊重,也是媒体从业道德的一种表现。

简而言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市场,实现“新闻超市”供需的公平公正,新闻界才能更加有序地发展。

注释:

①王俊秀:《网络不能再吃纸媒的“廉价大餐”了》[N],《中国青年报》,2009年6月23日

②陈志强 黄贞:《门户网站“新闻超市”经营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界》,2006年第4期,第90~91页

③闫坤:《网络时代报纸的生存之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④张顺军:《从版权角度看报纸电子版的是与非》[J],《新闻前哨》,2013年第2期

(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贾宗超:十年后做回音乐新人 下一篇:网络舆情危机频发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