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网络网络版权的集体管理

时间:2022-09-27 08:55:10

小议网络网络版权的集体管理

[摘 要]本文对网络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和网络环境下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网络作品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健全我国网络版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版权;集体管理

2001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其中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这一规定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著作权的集体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对于维护网络信息版权,推动网络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产生

关于版权集体管理的概念,知识产权界并未有统一的共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份较有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其中是这样描述版权集体管理的:“在集体管理的框架下,权利人授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其权利,即监督相关作品的使用、与潜在的使用者谈判、在合适情况下发放许可,收取合适的许可费,并向权利人分配许可费。这可以被视为版权集体管理的定义。”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最早出现在法国。1777年,世界上第一个作者协会成立于法国,这是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雏形,该协会创立目的在于保证会员能够取得法律对作者权利的认可,帮助其会员从剧院获取使用作品的合理报酬。经过该协会不懈的努力,法国作家的权利的到较好的保障。1791年,法国最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有关权利。1829年,该协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此后,欧洲许多国家陆续成立了本国的著作权保护协会,一路发展到今天,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都已经相当成熟。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成立有其客观必然性。版权人可以通过个人管理和集体管理这两种方式实现自身合法权利的保护。个人管理是指著作权人仅靠个体的力量来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集体管理则是指著作权人通过相应机构(如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对自身的合法权益加以更有效的保护。无论国际法还是各国得国内立法都对作者的著作权权利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这也仅仅为著作权人合法权利得行使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其实施还面临著现实的困难。由个人管理著作权是一种更为传统的方式。随著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的作品正日益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

在这种形势下,个人管理著作权的方式无论在在有效行使还是在保护著作权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甚至显得软弱无力。以音乐作品为例,在网络上,一部音乐作品出现后,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众多国家以演唱会、音乐厅、唱片、广播等不同的方式被使用,一方面,音乐著作权人面对数量及其庞大的使用者根本不可能控制其作品的使用情况,既然无从获得有关的使用信息,获得精神和物质权利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个音乐作品使用者若希望以合法的方式取得作品的使用许可,就要找到遍布全国乃至各世界的音乐著作权人,这无论是从人的时间上,还是成本上,都是很难实现的,更不用说还要按照各个音乐著作权人的意愿,协商确定许可使用的费用。正是基于对以上困难的认识,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都希望能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帮助著作权人有效地行使权利,帮助作品使用者方便地获得使用许可。

二、网络环境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面对的新问题

版权制度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经济及人格利益、鼓励创作为目的而设立的。在版权制度的发展历史中,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带来版权制度的变革。随著网络技术的迅速推广,信息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诸多版权方面的新问题也随之产生,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利用人数众多,使得个人管理权利面临著更多的挑战,而集体实施管理权利则成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利最好方式。当然,在网络环境下,对网络信息版权的集体管理也具有与传统载体版权集体管理不同的特点。首先,Internet是一个TCP/IP协议连接世界数十万个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网,其信息涵盖了包括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在内的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是一个集各类信息资源于一身的超大信息资源网,无论政府、机构、组织、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信息,这使得网络信息极为庞杂,也给网络版权的集体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传统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接受版权人的授权,监控版权作品的使用,并向版权作品使用者发放作品许可证,但是传统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所面对的作品使用者都是一些实体组织,如歌厅、舞厅以及图书馆等,他们的数量有限、地点固定,其版权作品的使用状况也易于了解和掌握,集体管理组织可以根据各个机构的具体特点对各个机构进行有效管理,规定具体的收费标准,并提供给相关版权人。然而,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作品使用对象的范围,除了政府、机构、组织和企业,个人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图片、音乐作品以及电子出版物,其中难免触犯了版权人的利益,需要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加以监督并予以保护。面对众多的作品使用主体,个体版权人无力逐一核实,更不用说协商付费标准,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如今,面对几乎是无限的个体使用者,版权集体管理组织面临著与当初个体版权人同样的困扰,即他们无力也不可能向无限的使用对象实施版权管理行为。其次,网络信息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各种信息处于不断的生产、更新和淘汰的过程,它连接的网络、网站和网页也处于不断变化中。据有关方面估计,网页的平均寿命只有44天,这表明网络信息的存在时间极短,面对转瞬即逝的信息,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很难对其进行积极管理。最后,网络信息的类型众多,它包括新闻、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图片和音乐等等,有的作品如数据库甚至需要多个集体组织携手合作,网络环境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面临著更加复杂的局面,需要版权管理组织采取更灵活的管理方式、更积极的管理措施以应对新技术的挑战,更好地维护版权人的利益。

三、健全我国网上信息集体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对版权的集体管理,进一步扩大版权集体管理覆盖范围。版权制度以保护创作者的经济及人格利益、鼓励创作为宗旨,但出版技术的进步使得旧有版权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无法满足版权人维护合法权益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条件下版权的集体管理应运而生。西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从博马舍在法国创立的作者协会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积累丰富的组织和管理经验。就我国而言,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创立的时间还很短,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是1992年2月由国家版权管理局批准成立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协会管理的范围是会员的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广播权、录制权,而直到2003年2月第二家全国性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表演者权益保障中心才宣告成立,而其主要管理对象仍是音乐作品。当然,音乐作品由于自身的特性使然,成为各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重点关注对象,但西方发达国家在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意外,对其他类型信息资源的版权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集体管理,以德国为例,除德国音乐作品表演权、复制权集体管理协会(简称GEMA)以外,还有德国文字与科学作品集体管理协会(简称VGWORT)和德国美术作品集体管理协会(简称VG BILD-KUNST)等组织,分别为文字作品和美术作品提供版权保护。当代,随著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但其中对版权作品的非法使用现象屡见不鲜,除音乐作品外,电子出版物、图片、视频等资源都急需得到版权集体组织的保护,以充分保障版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加强政府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支持、帮助、监督和指导。从法律地位看,集体管理组织目前有两种形态,其中一种是作为民间性的私人团体存在,另一种则是官方或半官方的机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民间团体是主流。二战结束后,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开始在东欧国家出现,随后又在第三世界家中建立起来。甚至在西欧也出现了官方或半官方的版权管理机构,如意大利作者出版者协会(SIAE)就是一个半官方的版权管理机构。近年来,西欧国家也开始加强对集体管理协会的监督。联邦德国1965年通过的著作权实施组织法更是代表了政府干预的趋势。就我国而言,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我国官本位传统根深蒂固,在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创建初期,应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这种模式可能适合于高度发达的自由经济国家,在当前中国的环境中恐难以实现。笔者认为,为促进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尽快发展壮大,首先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增加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数量,扩大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规模,使按照作品类别设立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范围覆盖各类型作品;其次,为防止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滥用权力,政府必须加强对集体组织的监管。国务院版权行政管理部门除负责建立组织的审批工作外,还要在对版权集体组织的经常性监督管理工作中随时过问收费标准的制定、许可证的颁发原则、收费与分配原则等事宜。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工作人员应当由政府的代表、版权保护机构的代表以及作者团体的代表组成,这样有利于提升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威,便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顺利健康发展。

第三,强化对网络版权棘突管理的法律支持。学术界早开始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有关版权问题展开讨论,而现有的版权法律和法规,在各地法院处理了一批互联网条件下的版权纠纷后,明显暴露出来其不适应性,亟需改进。将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应用于互联网环境下,不失为解决网络版权问题的一种不错的选择,当前有关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有关法律主要有2001年通过的新《著作权法》以及2004年颁布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这两份法律文本对促进我国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网络环境下版权问题的关注不足,不能适应网络时代对版权集体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相关发药文本中添加网络集体管理的有关条款,以切实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卢旺存.德国著作权保护机构及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社科纵横,1999(5).

[2]王荣.互联网下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探析.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陈传夫,曾明.网上信息集体管理制度探讨.图书与情报,2002(2).

[4]杨德兴.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浅析.苏南科技开发,2007(8).

[5]严真.试论网络环境中版权的集体管理机制.图书馆学刊,2003(5).

作者简介:李熠(1966-),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上一篇:谈数字印刷 下一篇:网络游戏式教学在武警《反爆炸》课程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