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0-28 01:47:42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观念;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3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必须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接受式的语文教学和分析式的语文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瓶颈”。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语文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很小,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新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面对同一个问题,能发现新颖的、鲜见的、与众不同的新思路,给出合理的解法,这就是一种创新。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好奇与发问,应多鼓励、多引导,“雪融化了,是水”和“雪融化了,是春天”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教师要立足课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在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参与活动,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未知领域,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影响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更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包办代替,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讨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独立思考,才会质疑,才会创新思维。而课堂上的探究讨论会使学生的创新进一步深入拓展,讨论中学生情绪高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都想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教《荔枝蜜》时,启发学生从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思考,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文章主要写蜜蜂,写荔枝和荔枝蜜有什么关系?开头我对蜜蜂的感情不好,结尾又为什么梦见自己变成了蜜蜂?在课文的结尾,又写到了农民,这与蜜蜂有什么联系?文中通过三次对比,突出了蜜蜂的什么精神?正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提出富有新意问题的动机。

三、教师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限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课程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文本为元素,先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个个都主动地研究教材,把握课本,人人成为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

四、创设情景,触发创新灵感

创设情景是触发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生活展示、实物演示、表演体会、音乐渲染、图像再现等都是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依照书中的内容画出画面,用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结合画意以及老师简洁生动的描述,不仅弄清了作者的踪迹,而且对书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全石以为底”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领悟力和鉴赏力。

五、加强语文教学的延伸,为创新提供活力

思维活动依赖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较宽的知识面,人的知识量与他的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就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怎么谈得上创新呢?因此,语文教育要立足于课堂,但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同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运用新课程理念上好初二物理第一节课 下一篇:探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