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委员的“叛逆”

时间:2022-10-28 01:45:42

学习委员的“叛逆”

一、案例背景

绝大多数老师的心中可能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能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的同学,应该是班级中的精英,她不仅应该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而且在行为规范上应该循规蹈矩,一定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老师一定会把她树为典型,在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可我班这位学习委员却有些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叛逆”。

二、案例描述

我是在六年级上学期才接手本班的,由于六年级时学校都会进行分班,因此我对班级中大多数同学都不是很了解,在开学初看到下发的分班成绩单时,就决定让我班成绩排名第一的小婷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我认为她是一个女生,而且成绩如此优秀,应该会胜任这一职务,但很多事情真的会让人意想不到。

就在六年级分班后一个多月的时候,学校统一进行了六年级的一次测试,考试后,我立即询问她考试的感受,在考前两场数学和英语时,她都说还可以,我本以为她学得最好的语文应该是十拿九稳的,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她出了考场,竟然对我说她有三题忘记写了,我听了之后,真是火冒三丈,但她毕竟是学习委员,又是个女生,我只能安慰她说,别担心,其他的考得好就行了,等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再说。第三天成绩出来了,我拿到成绩一看语文80,数学82,英语90,这是一个合格的学习委员应有的表现吗?我的头脑中充满了疑问,但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要求她好好总结,争取下次考好。可看着她的神情,丝毫没有伤心的表情,依旧是一张从未改变的嬉笑的脸,真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许她就是个乐天派,只有这样安慰自己,再看她的表现。

没过几天,学校德育处要求每班出一份关于国庆节的班级小报参加学校的评比,由于她的字写得比较好,我就安排了一位画画比较好的同学跟她合作完成这张小报,而且在周二就布置了这个任务给她们,要求她们下周一交,星期一的早晨到了学校,看见学校校训通群发的信息,要求每班在中午前把报纸交到年级主任处,于是我就到班上要报纸,看到的竟然是一张画好了画,却没有写上字的半成品,真是让人无言以对,我立即当全班同学的面,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终于在中午午自习前完成了任务。

没过多久,学校又要进行朗诵比赛,我准备让她代表我班参加比赛,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不去,我没参加过。”没有丝毫愧疚与难堪,我就说:“那让我班的校级播音员参加,但是你要为他准备好稿子。”她却嬉皮笑脸地对我说:“老师你为什么不去找?”我就说要么你去比赛,要么你找稿子,任选一样,得到的回答却是,让我答应她一个条件,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一次,我在班级范读课文的时候,把前鼻音读成了后鼻音,她竟然带头笑了起来,还鹦鹉学舌,真让人尴尬无比。不仅如此,班级很多男生的外号竟然是她一手策划的,尤其上课时,总能看到她和前排座位的男生交头接耳。综合她的诸多表现,我终于下定决心,应该和这位“叛逆”的学习委员好好谈一谈,于是我就在放学后将她留了下来,通过聊天,我知道她在家是独生女,家长非常宠爱她,由于她的成绩一直较好,而且学校的门卫和食堂的阿姨都是他的亲戚,因此她就有了比其他同学更大的优越感,导致她变得比较骄傲自满、马虎大意。她的种种行为表现事出有因。我想也许有时挫折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因此我决定先把分班时的成绩和她测试时的成绩进行对比,让她看班上已经有很多同学比她优秀得多,让她对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并严厉地批评了她的种种不良表现,并对她说了:“你这样的表现配得上学习委员的职务,配得上学期末五星少年评比的标准吗?”看着她低下的头,希望这次谈话会有效果。果然,在第二天的早自习上就看到了她可喜的变化,直到学期结束,她都表现得很好,在学期结束的班级成绩单上欣喜地看到她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三、案例反思

1.对待每个孩子都应一视同仁。

学生有的发展比较均衡,有的发展比较拔尖,有的发展比较滞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老师比较偏爱成绩优秀的同学,而对成绩较差的同学不太亲近,有时甚至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成绩好的表现也会是好的,成绩差的表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学生,显然这是不对的。对于老师来说,其责任所在并不只是一个孩子、一部分孩子,而应该是所有孩子。老师对学生不能偏心,对于学生之间的事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切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就对她的过错过分宽容,这样只会助长她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利于发展。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一定要谨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都希望受到公平的待遇。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2.优秀的学生更需要挫折教育。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这条规定引发了广泛议论。在强调尊重孩子、维护孩子权利的今天,老师和家长已经很少批评学生,生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总会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然而,有些教育专家指出,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要适度,生长在温室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很多留守儿童,受到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家长宁可苦自己,也不愿苦孩子,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如果只在顺境中成长,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难以承受,导致失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尤其平时家长和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薄弱,更需要适当的挫折教育,这会引导她们更健康全面地成长。

3.做个谦虚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长河中,早就告诉我们谦虚是一种美德,它不仅适用于成人,而且适用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过于骄傲,就会对新的知识不求甚解,不利于知识的习得;在生活上过于自负,就会不利于和其他同学的相处,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对待家长和老师时过于自满,就会助长她的骄傲情绪,既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又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发展。综上所述,只有做个谦虚的人,才能够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全面发展。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孩子能否在社会这块“沃土”中迎风傲放,既需要老师的辛勤灌溉,更需要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爱,才能够更加健康成长。

上一篇: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途径 下一篇:宽而有容 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