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语言与声乐教学

时间:2022-10-28 01:22:51

浅谈教学语言与声乐教学

摘 要:教学语言和声乐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声乐教师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歌唱和乐器使用技巧,而且对歌唱技巧的描述要通俗、简明,易于学生掌握。

关键词:教学语言;技巧;准确;通俗

语言用来表达思维和交流,教学语言也不例外,但是教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在表达得准确、通俗、简明的情形下,讲究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声乐是听得见但看不见的艺术。声乐的教学是直接对人体的听觉、发声和心理进行复杂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既要在教学中按照一般教学的原则进行教学,更要注重学科的特殊性,克服声乐教学中的困难。教学要将一些“感觉”、“想象”和抽象的技巧变成语言来描述,并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之中,做到通过描述和训练教学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融会贯通后才能走上正确的学习音乐之路。教学中所使用的诱导性和描述性的语言要明确、形象。

一、以情感人,情真意切

声乐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技巧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声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性格、志趣、修养、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是一个个思想感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细心的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同时语言上要情真意切。

二、把感觉变成语言的运动

声乐是听得见的艺术,它通过人的某些器管和肌肉群来实现,要使学生易于掌握其中的技巧,必须重视实践,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知道感觉的作用,在表达声乐时运用这种感觉控制声乐的描述和表现。

三、在歌唱中进行呼吸实践

声乐的学习主要通过训练来获得,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精练有效,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如教师常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等,让学生在培养认知能力的同时,掌握声乐实际是一种“声音运动的技巧”的概念并熟练地运用。如果我们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讲课,只能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教师不要使用诸如“运用头腔来共鸣”“用真假声混合唱”等语言,这样的语言只会使学生莫名其妙,弄不明白。要用示范和启发式的语言教学,达到强调气息支持和正确起音,连贯歌唱的目的,这是17、18世纪欧洲美声学派主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四、在歌唱中进行发声训练

20世纪著名声乐教育家凯萨里在《声音的科学和感觉》中提出了“音柱”学说,把歌唱从起音到共鸣都作出了形象的比喻,他主张在起音时,声带的感觉犹如飞机降落地面似的、柔和而又迅速地在气息上有一个向下又向前的滑翔着陆的动作,同时他又强调:只要心中这样想就可以了,生理上自然会自动地调整,千万不要故意去使劲,以致夸张过分,成为喉音。这样的讲述无论你用词多么的精妙和准确,让学生听起来可能都会如坠入云雾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先体验再讲述则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体会感知这个“音柱”而不是去掌握整个表述的概念。实际上如果学生对声乐技巧的学习已经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之后,不需要这样的讲述,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明白“音柱”为何物。

在实际的训练之后,再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课,这样既亲切又不脱离实际的训练,有理论又有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表述,在表述中让学生体会和完成训练,久而久之自然能做到字正腔圆、悠长、浑厚而绵远。

五、用科学的语言讲授声乐知识

声乐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问。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声乐教学语言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教学语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声乐教学的科学性。

在声乐教学中,运用丰富多彩而又十分贴切的艺术性语言来描述技巧和实践训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机会,声乐教学不再是难题。

(作者单位 商丘睢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导入 第3期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