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7 11:46:57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摘要】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中,通过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顶层设计与实施、开发与建设、应用与评价、教学团队建设、人员组织和管理与运作,设计了各类资源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应符合的最低技术要求,以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理论与实践 课程群 数字资源 建设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教学拟借助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念,通过课程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捆绑实施包括以远程教学和教师工作坊网络学习为形式的“空间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O2O模式),以微课教学为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体验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式教学等新教学方式,从而推进科教融合、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课程群教学综合改革模式的实施。

一、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目标

1.以课程资源建设为契机,优化教学条件,推动课程教学方式改革。通过推动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2.以信息化教学为突破,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群建设。通过课程资源群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加大信息技术融入外语学科教学研究,更新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观念,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深入推进混合学习,提升教与学效果;推进课程群建设,加大课程群重组整合力度,明确课程群体系下各门课程的定位、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

3.以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打造教学团队。近70 % 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自愿开展信息化教学,常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近80 %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各种培训获得的。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引导项目团队教师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与水平。

4.以信息技术与外语学科教学深入融合为目标,以建构学生个人体验知识为出发点,以倡导实践取向的3DR课程教学模式为路径,力争实现课程群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度变革,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注重学生的反思性实践,通过协同培养,引入基础教育一线真实课堂课例,以此推动课程群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直观性。

5.以构建课程群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价机制为契机,探索高校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完善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营造信息化教学的浓厚氛围,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内容

该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拟从课程群信息化教学顶层设计与实施、课程群数字资源开发与建设、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和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四个方面予以整体推进。

1.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根据该课程群建设理念、目标和思路,按照课程教学实施模式,项目组着力探索课程群信息化教学顶层设计与科学实施,其中重点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探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加强教学,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研究课程群中课程性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来凝练整合思路;通过把握信息技术的当前应用状况,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探索整合办法;通过教学过程的细节描述,明确教学过程和目标,作出技术手段的选择与取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科学判断,信息技术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虚拟和现实条件的综合使用,来探索课程群信息化教学的科学实施路径。

(2)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系统变革。英语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了师生互动的虚拟环境,教师可以在公有云共享空间中按照流程完成职业英语的课程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和资源。课中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学生既能实现传统的课堂学习,能实现基于云共享资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信息化教学对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估、实践模式、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变革。

(3)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探索以信息化教学改革为契机,以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评估和优化现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入系统研究,探索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提升职前外语教师培养质量。

2.课程群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该课程群拟通过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开发与建设来推进信息化教学。为此,项目组将“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界定为包括学生和教师自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

根据《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要求》,项目组将课程群信息化数字资源概况为9类(如图2),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单、微课、教学设计、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内容。

3.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另一项内容为探索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积极探索将开发和汇聚的课程群数字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分析评价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的同时,构建对信息化教学本身的评价机制。

4.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以课程群建设为契机,加快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选拔、培养、造就课程教学团队骨干教师,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结构合理、敢于创新的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团队。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主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团队建设重点拟从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训、课程群教师团队集中研讨机制构建、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

5.人员组织。根据《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本科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归属与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按照《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要求》,外国语学院拟组建由分管教学副院长牵头的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Y源建设工作小组,整合组建包括课程负责人、参与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秘书、专业负责人、教学督导、青年骨干教师在内的管理和建设团队,力争为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构建一座师资“立交桥”,全方位参与课程群建设及其相关的数字资源建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能力在教学中有效地、系统地运用信息化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指导学生不断探究更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

6.管理与运作。该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的管理与运作,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实施,分类负责,协同推进”的原则予以稳步推进。

统一规划:项目按照申报方案,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顶层设计方案,既涉及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本身,又同时关注课程系统改革,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重点研究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

集中实施:作为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按计划分阶段集中实施,以确保项目课程团队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分类负责:按照横向的实施项目(即:课程群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开发、课程数字资源应用与评价以及教学团队建设)和纵向的实施课程(共8门课程)予以分类,以课程教师团队为基础,采取课程负责制,即每项课程建设从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信息化教学融入与推进、课程数字资源建设、课程团队建设方面予以分类实施。

协同推进:在课程负责制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通过专题项目建设予以协同推进。通过支持课程群所属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新开课程建设项目”、“信息化教学应用立项建设项目”和“空间教学课程立项项目”等配套项目申报、研究和实施,协同推进课程建设;通过组织开展教师微课教学比赛、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提升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验证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建设、协同推进机制。

三、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技术要求

以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为依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推行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所使用的数字资源必须严格按照信息技术科学规范和要求建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从资源开发的角度,设计了各类资源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应符合的最低技术要求:

1.音频素材建设技术要求。

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11 KHZ。

量化位数大于为8位。

声道数为双声道。

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

数字化音频采用WAV格式为主。

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格式。

MIDI设备录制音乐使用MIDI式。

音频数据都要制作成REAL流式媒体格式(rm或m3u)格式。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及民族语言版本除外)配音。

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

音频播放流畅。

2.媒体素材建设技术要求。

媒体素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遵循回溯检索性学习(the retrieval task)原则,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内容精准,繁简恰当,表达清晰。

内容符合知识模块要求,知识模块(modules)包括的课程活动有8-15分钟的讲座视频,嵌入式小测验、课后测验和考试、同伴评价题目、在线作业、调查题目、提供背景资料,课程讨论区、视频群聊等。

视频呈现模块化,每个主题约为3-5分钟,方便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观看;重要知识点处,须嵌入交互式问题,方便学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涉及背景资料时要嵌入超链接,方便学生先链接到网上查看资源,然后立刻返回原处。

项目课程数字资源建设,要最大发挥资源库的功能,括资源的索引编制、、修订、删除、传输、审核和检索等等。资源按照学科组织建设与使用,按照物理属性分类存储与管理。课程资源库的系统管理功能,用户管理、网络故障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计费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统计与分析、分布式复制。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改革,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构建职前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卓越中学英语教师”为根本目标,以倡导实践取向的“3DR课程实践模式”和科教融合、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学教模式以及联合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参与的“协同培养”模式为抓手,以实施“空间教学”、体验式、研讨式教学为手段,以推行“翻转课堂”变革课堂教学呈现模式,以开发“微课”等信息化课程资源,引领自主学习来变革学习方式,通过师范生个人教学实践与反思体验,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做中学”,必将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包括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与结构建构、课程实践模式选择、课程评价实施、课程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群教学综合改革。

参考文献:

[1]莫兼学,华丽.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7):310-311.

[2]秦勤.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71-172.

[3]杜国香.刍议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J].新西部,2015(29):111-120.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2015年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试点项目(实设通[2015]30 号)。

上一篇:数学教育的中小学衔接问题分析 下一篇: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xplic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