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权经济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

时间:2022-10-27 09:36:55

从产权经济学论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

【摘要】在当前的制度安排下,由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使会计信息的供给者承担了所有的成本而需求者却享受了绝大部分的收益。所以,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为了最小化自己的损失就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提供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就会贪得无厌地偷懒,两方利益的不一致造成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现状。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建立会计信息分级披露的机制。

【关键词】产权理论;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披露

产权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是建立在产权基础之上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是在尊重产权的基础上形成的契约关系,而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模式必然要求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由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使得披露成本全部由供给者承担而收益却由需求者享受,这种利益的不一致必然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

一、产权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产权制度

产权是指针对特定财产的一组权利约束,具体包括财产的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它是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地组合、调节的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则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它是由产权结构所决定的,是关于资产运营的权力、责任的基本组织和约束条件,它决定着企业内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地位、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指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是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中以货币计量反映的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会计信息是各行为主体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特性、特征,以及这些特性、特征符合规定要求、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各方面需求的程度。其重要特征是:有用性,即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可靠性,即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可比性,即能够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一致性,即某一时期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项目中的有关项目应使用类似的计量概念和程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和控制可以设定一些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就是会计标准。

(三)会计信息产权

从产权的角度来说,只要是资源存在稀缺性,就存在着利益各方对信息资源的竞争性使用。但会计信息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成本,该成本由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全部承担,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却享有了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收益。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造成了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利益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因此,明确会计信息产权的归属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应具有知情权,应知晓一定的企业会计信息。但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得出的推论“给定交易费用,应把权力界定给能带来更多产值增加的一方”,我们可以认为,企业会计信息产权应归属于管理当局所有。因此,本文认为,可将会计信息分为普通会计信息和深层会计信息,普通会计信息产权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深层会计信息产权由管理当局所有。

二、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证券法》第五十九条明文规定:“公司公告的股票或者公司债券的发行和上市文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然而,我国证券市场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虚假陈述事件接连不断。

(一)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有些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虚增收入、虚增资产、少计费用、虚列投资收益、人为编造假账等,以达到各自不正当的目的,通过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等来误导投资者,导致投资者发生了损失。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或者受利益驱动,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往往报喜不报忧,即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各项会计信息进行夸大披露;不利于公司形象的重大交易或事项则不予披露,致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完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保持股价的稳定,对于一些可能会对公司股票价格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临时公告等不及时进行披露。许多上市公司很少主动履行其披露义务。

三、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来看,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都难以达到高质量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标准。因此,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现状绝非偶然,而是必然的。这其中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因素外,还有社会以及国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客观原因

1.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在我国,虽然近些年已相继制订或修订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是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常常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此外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某些内容空泛,又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差,客观上也容易使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账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

2.社会审计监督不力

注册会计师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国家审计署对l6家具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发现,在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23份严重失实,占抽查数的71.9%;涉及会什师事务所14家,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值71.43亿元。2007年财政部对所抽查的637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中发现问题.共有88家会计师事务所、232名注册会计师分别受到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给予的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处理处罚”,由此亦可见会计造假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主观原因

1.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不明

在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市场上,对于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一直颇有争议。作为企业管理当局,垄断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供给,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随意性、不充分性、随意性和虚假性,严重损害着信息需求者的利益。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法规仍不甚健全,投资者会计知识很少而且法律意识淡薄,会计信息需求者并没有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对于会计信息的产权。从这点来看,我国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仍然不明。

2.会计信息供求双方利益不一致

会计信息的生成需要一定的成本,就目前来看,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成本都由管理当局支付,供其他信息使用者无偿使用。这就造成了管理当局为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就会在法律规定的必须要披露的会计信息基础上,为了降低成本,披露一些低质量、滞后性或虚假的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而作为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努力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既然无法掌控管理当局所披露的会计信息,那他们就只能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达到自己相对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利益不一致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

四、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

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人员的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要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完善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社会审计监督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任。因此要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使共成为负有有限责任乃至无限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形成自主执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机制。要通过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政府监督主要是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

(三)建立会计信息分级披露机制

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对于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从这一角度来说,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都应具有对会计信息的产权。但是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的成本均由管理当局承担,从这一角度讲,会计信息的产权应由管理当局所有。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将会计信息分为普通会计信息和深层会计信息,其中普通会计信息产权应作为公共产品,归所有利益相关者所有。而深层会计信息由于成本均由管理当局承担,所以产权也应归其所有。

在此基础上,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进行谈判,共同制定出应公开披露的普通会计信息,该部分会计信息应有管理当局免费提供,供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使用。同时,管理当局也应根据会计信息含量的多少将深层会计信息分级,并设定不同的价格标准,由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这样生产和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就有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摊,管理当局为了从自己所生产的会计信息中获利,必然会努力提高自己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而利益相关者为会计信息的使用支付了成本,必然也会提高自己的努力程度,使购买的这部分会计信息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收益。这两方利益达到统一,自然也会使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现状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苏强.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及其治理机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0):95-97.

[2]赵学武,陈志兴,张岚.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现代商业,2010(14):23-27.

[3]刘昌盛,汤湘希.会计信息产权配置理论:财富最大化假说[J].管理世界,2010(1):177-178.

[4]苏强,王宗台.我国会计信息产权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9):105-109.

[5]李美,王晖.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财会研究,2008(7):38-40.

上一篇:老龄化社会医疗保险浅析 下一篇: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