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7 08:58:28

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文学名著是人类历史上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文学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闪耀的光芒穿越历史时空,经过尘世的磨练、岁月的洗刷,被一代代的读者奉为经典,具有不朽的价值。用散文大家刘白羽的话来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对于处在成长过程中,正在初步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青少年来讲,文学名著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广泛地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增长我们的见识,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阅读名著,一定会从中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从中涉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既然名著阅读对青少年来说如此重要,那么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我对我镇几所初中500名学生作了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90%以上的同学认为缺少时间阅读,没有固定的时间阅读名著。

2.80%以上的同学认为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水平,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首先选择了看名著,而网络小说、科幻小说、漫画书等这些“快餐文学”却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

3.约20%的同学几乎不读课外书籍,30%的同学阅读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了娱乐消遣。

4.读完整本原著的同学只占20%,80%的同学更喜欢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

5.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对学生读名著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

6.平时语文老师对名著阅读的指导、相关的读书活动的开展较少。

7.大多数同学藏书量相对较少,70%的同学藏书量在10本以下。

由调查结果可知,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心,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教师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缺少必要的关怀与指导;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学生受兴趣支配;家庭经济因素的限制,以及家长思想意识的淡薄,等等。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应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引导学生热爱名著、阅读名著,改变名著备受冷落的现状。

一、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阅读中学到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阅读目的,它始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阅读方式的指导。

(1)问题式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掌握知识,成为自主而自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指导时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激疑。根据名著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渴求获得某种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带着疑虑去读名著,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讨论。阅读名著,独立思考,圈注疑点;小组讨论,交流探索;集体讨论,引向深入,教师点拨。第三,释疑。在激疑、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完全弄懂,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概括、总结。

(2)超越式阅读方式。超越式阅读方式是适合于初中生自主性阅读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课后继续进行有目的的自觉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选择有利于初中生阅读的名著。比如初一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比小学阶段有较大提高,开始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好奇心强。我们先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如外国作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爱的教育》,中国作品:《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教师要通过推荐书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文学天地,同时也将他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

(3)“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名著阅读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内阅读的不满足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第5册《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文时,要有意识地介绍《骆驼祥子》中相关故事,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趁热打铁,向学生提供整本书,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阅读整部名著。

2.阅读要勤于思考。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阅读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过度偏重记忆,也有的教师精心设计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教师的阅读指导一定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质疑是学生阅读中思维训练的一种基本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提出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写好读书笔记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须做好笔记,因为一个人只靠大脑积累是不够的,时间一长记忆的东西就会遗忘。为此,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名著中的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

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阅读技能,而名著阅读是学生知识的扩展和丰富,它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实践应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此,加强学生名著阅读指导,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并有所获,逐渐养成习惯。

二、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1.开展名著阅读大比拼的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名著研讨会,文学名著语段诵读、文学名著读后感展评、文学名著课本剧表演等,为同学们搭建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的交流平台。以展、赛、评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开展。

2.写读书心得。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这不仅是学生多练笔、勤练笔的好办法,而且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有很好的作用。读书时随手记上几句,对消化、理解所读的作品会有许多好处。利用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介绍读书心得,对学生阅读会起促进作用。

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教学,任重而道远。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名著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督促,纠正各种不良的阅读动机,尽可能地挤出时间阅读,实效、高效地阅读,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书香浸润每个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罗时英.教育学.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10.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个性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