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7 08:48:26

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临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68-0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完全缓解15例,显效30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结论:通过临床护理病人水肿减轻或消失;食欲改善,营养状况好转;积极乐观,配合治疗;慢性肾衰竭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护理;心理护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指起病缓慢,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的治疗应以保护肾,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合并症,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1]。选取临床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收治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其是男36例,女24例,年龄14~54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1~30个月,平均12个月。高血压26例,血尿20例,轻度氮质血症14例,24h尿蛋白定量0.9~3.6g。

1.2 方法 慢性肾炎病人应当注意休息,预防感染,氮质血症病人应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并辅以α-酮酸和肾衰氨基酸(含8种必需氨基酸和组氨酸)来治疗。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延缓肾小球的硬化和肾功能减退,并可降低蛋白尿、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有水肿和高血压病人限制盐(1~3 g/d)和水的摄入,有明显水、钠潴留的容量依赖型高血压病人,首选噻嗪类利尿药,血浆蛋白低者可适当补充蛋白以加强利尿效果。肾素依赖型高血压病人,宜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难治性高血压者,可联合应用降压药物。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能延缓肾功能减退,应用大剂量双嘧达莫(潘生丁)或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每天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的基础上应有适量的活动,尤其是肥胖者应通过活动减轻体重,以减轻对肾脏和心脏的负担。但对病情急性加重及伴有血尿、心力衰竭、并发感染的患者应限制活动。慢性肾炎患者一般给予低盐、适量蛋白质、高热量饮食。明显水肿、高血压者应限制水钠的摄入[2]。对有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6~0.8g/(kg·d),其中50%以上应为优质蛋白(含必需氨基酸较多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等)。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低蛋白饮食的重要性。饮食应注意易消化、热量充足和富含维生素,热量一般为125.5kJ/(kg·d),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在饮食热量中的比例应适当增加。

2.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水肿的情况,包括水肿的分布、部位、特点及消长等,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全身水肿的征象。严格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尤其是尿量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血压突然升高或持续高血压可加重肾功能的恶化。监测肾功能的改变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应警惕出现慢性肾衰竭。

2.3用药护理 使用利尿剂注意观察其效果及副作用,如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是否出现高凝状态和加重高脂血症等;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ACEI降压时要注意监测有无出现高血钾、持续性干咳等不良反应;应用血小板解聚药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血、凝血时间[3];伴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时,应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遵医嘱使用利尿剂、降压药、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熟悉这些药物的作用、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并向病人交代清楚,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和停药,以确保疗效。使用利尿剂应注意病人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首选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来控制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时,嘱病人起床后稍坐几分钟,然后缓慢站起,以防直立性低血压;应用血小板解聚药(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凝血时间等;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继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肝功能损害及骨质疏松等。

2.4心理护理 此病病程较长,肾功能逐渐恶化,预后不良,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和心理反应。护士应尽量多与患者交流,及早预防和发现问题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求助心理专家共同解决[4]。不良心理可造成肾血流量的减少,加速肾功能的减退,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及时发现病人的不良情绪,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帮助病人调整心态,以积极客观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 讨论

通过临床护理病人水肿减轻或消失;食欲改善,营养状况好转;积极乐观,配合治疗;慢性肾衰竭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7.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3297.

[3]韦秋玲.影响慢性肾炎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J].华夏医学,2003,12(26):683-684.

[4]李洪荣,国虹,刘淑凤,等.慢性肾炎15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8(8):490-491.

上一篇: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 下一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