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8 11:28:47

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临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64-0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措施。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运动疗法及应药物护理。结果:经过上述精心护理使患者患者体重恢复正常;血糖维持在正常或理想水平;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未发生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结论:按照老年人的血糖标准控制血糖,防治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患者;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以耐糖量减退、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生除先天遗传因素外,与老年人活动减少、肥胖、代谢能力下降、饮食不当及心理因素等有关。对糖尿病的治疗应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在护理上,可帮助病人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以保持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7岁。糖尿病病程4~25年。明显多饮、多尿、多食50例,消瘦35例,大多数患者体型肥胖,显著肥胖40例,乏力80例,视力下降48例。

1.2 方法 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具体措施以饮食治疗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主,酌情进行药物治疗。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20%~50%可用饮食治疗控制,20%~25%可口服降糖药控制,30%~35%则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2护理

2.1饮食控制 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保持适当的体重,这对许多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重要。糖尿病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调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时需要考虑到对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影响,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尽量避免或减少患者产生饮食过度受限的感觉,而是要使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满足糖尿病治疗的要求。

2.2休息、活动 活动能加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下降。但活动过度反而会增加老年人心肺负担,导致不良后果[2]。老年糖尿病病人的活动方式常为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干家务等,活动时以身体微汗,不感疲劳为度。为防止低血糖,老年糖尿病病人活动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并随身携带糖块、饼干等。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不宜运动。运动可促进肝糖原及肌糖原分解,并动员游离脂肪酸氧化来补充能量。当运动结束后,肌肉和肝脏还会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因此运动结束后血糖还会持续下降。一般认为,中等量运动的降糖作用可以持续12~17小时。运动能增加患者的健康感,而且可有效改善睡眠,减少焦虑和抑郁,振作精神,对糖尿病的防治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3 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一终身疾病,老年人易并发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可使患者致死、致残。老年人常存在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许多并发症可以预防和延缓发生。鼓励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

2.4血糖监测 应用强化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可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除控制空腹高血糖,还应注意使餐后血糖达标。观察有无糖尿病并发症表现,有无低血糖症状。有时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表现并不典型,往往仅表现为意识改变、行为异常、夜间恶梦、睡眠中不自主大叫、不易叫醒等症状,故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观察正在使用降糖药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加强夜间巡视,注意识别、发现低血糖情况,并能给予及时的抢救[3]。

2.5 用药护理 以饮食治疗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治疗。90%以上老年糖尿病病人经口服降糖药加控制饮食可以得到满意疗效。把握好给药时间:磺脲类药物在餐前半小时给服,双胍类药物应餐前或餐中服。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服药过程中,尤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免影响疗效,甚至发生意外。必须尽量避免使用经肾脏排出的、半衰期长的药物。有些药物会产生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双胍类致乳酸酸中毒,曲格列酮致肝功能损害等),老年患者特别是伴有肝、肾和心功能障碍及肺功能降低者使用时必须尤为谨慎。老年患者使用胰岛素注意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交替进行,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4]。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观察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有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荨麻疹。注射部位皮下会出现脂肪萎缩或增生。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监测血糖并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20~30 ml。

3自我护理知识

任何使血糖增高、胰岛素不足的原因均会加重病情,如呕吐或伴腹泻、感冒、药量不足、情绪激动、天气寒冷、炎热以及手术、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均会使病情加重。如遇以上情况,应及时处理和治疗。

预防低血糖正在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突然心慌、手抖出汗、头晕乏力,要警惕低血糖。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水果、巧克力、甜饼干等,当出现低血糖征象时及时食下,以避免情况恶化。注意不要以花生、瓜子或肉类等消化吸收缓慢的食物来缓解低血糖。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随意加减药量,不可自行换药、停药。胰岛素应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保存,长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注射胰岛素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可选择前臂外侧、臀部、、腹部等皮肤松软处,可将注射部位划分若干条线,沿线条顺序每点相隔2 cm,轮流注射,以免同一部位短时间内重复注射,造成皮下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利用指尖快速血糖仪在家中监测血糖。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眼底、肾功能和心电图,至少每年1次,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2]戴珍华.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医药导报,2005,11(7):73.

[3]陈 芳.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3):188.

[4]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7.

上一篇:慢性鼻窦炎48例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