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

时间:2022-10-27 08:40:59

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

摘 要: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政治 教学方式 能力

1前言

思政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以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焕发应有的活力和灵性呢?

2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核心价值

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过程。在这一双向过程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对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走进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走进学生的世界。因此,教育应该是学生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的一个渠道,其目的不是习得知识本身而是学会生活。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明确地彰显了政治课教学实践的生活化取向。这种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从而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三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3突出教学的生活化,营造动态开放的生活课堂

让课堂洋滋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大趋势。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都是来自现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与体验,在实践的矛盾中探究、感悟和内化。“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无限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密切结合。

4以生为本,开放师生关系

“人本化”教学理念与以往那种教师走在学生的后面,手里拿着一根无形的鞭子――分数,驱赶学生往前走的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它适应了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为新课程改革幼苗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罗杰斯认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地形成,充分地形成。”要形成这种“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就需要立足于“人本化”教学理念,调整教与学两主体之间的关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其中,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

5教学互动,开放反馈评价

著名的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合作是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协同行为”。政治课堂是一个微型的“联合体”,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政治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多数都是像一个发射塔,而学生就像接收知识“讯号”的接收站。他们极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于是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思维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成功,在逆境探索中体验交流的乐趣,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而真实的经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试论《汉书·艺文志》中的《诗赋略》 下一篇: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