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时间:2022-10-27 07:12:11

浅析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论文关键词: 创设民主课堂氛围 温床 多渠道激发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早日实现的希望。创新实质上是思维的飞跃,是思维的新突破。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竭力实践“为创造而教”的目标。下面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创造性思维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创新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早日实现的希望。创新实质上是思维的飞跃,是思维的新突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竭力实践“为创造而教”的目标。

一、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师对学生本人及其学习成果的态度和观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激励行为可以使学生产生异乎寻常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积极,最活泼,最开放的状态,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待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用民主激励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并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采用四个“激励”法,即设置极力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苛求成功的心理需要,克服其自卑的心理,使学生人人都感到“我能行”“我是成功者”。在教师肯定和期盼态度的激励下,更加努力地接近真理,发现真理, 最大限度度的发挥其创造能力。

二、语文教育是孵化创新思维的温床

语文的传授媒介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本学科丰富的知识底蕴是创新思维的有力保证,尤其是写作训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中多途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用精辟恰当的提问,激励引导,或富有思考性的练习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鼓舞他们大胆联想,主动探索,勇于发现。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人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着向往和追求,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当一新鲜事物以它独有的新、奇、趣展示其诱人的魅力时,必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动机,教师正是其中的导航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针对学习目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不断激励,调动学生求新的情感,即时为学生讲解知识信息,指出我国在科技上的成就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未知领域,自发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

(二)合作探究,诱发创新动力

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行性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境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

(三)鼓励质疑,点燃创造火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起点,是进发创造的催化剂。智者疑于蝙蝠为何能夜间飞行,发明了雷达;疑于鱼的沉浮,发明了潜水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探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更清楚,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以“疑”为撞击点,点燃创造的火花。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着让学生自学当天所要学的教材内容,边自学边提出问题,可以独力解决的,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行解决;难以解答的,教师则有导向的启发思维,或适时的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和疑问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新事物的追求欲望也不断升华为创新精神。

(四)多向思维,架设创新桥梁

思维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要心里成份,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而求异思维是创新的萌芽。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特性,鼓励自由思考,赞赏奇思异想,允许出错,提倡怀疑质疑。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悬念教学,引发思维;设想推理,启发思维;观察想象,创造思维。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空间更广阔,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21世纪的知识竞争,人才竞争就在今天的学校里。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创造教育,把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意识、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置于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分迸发学习潜能,使创新性思维真正成为新型教育的动力。

【参考文献】

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下一篇:如何加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