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慢享乐。

时间:2022-10-27 06:41:15

慢生活,慢享乐。

曾几何时,我恨不得发明一种药丸,吃了就可以不睡觉,永葆精力充沛。恨不得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都紧握在手中,没有丝毫的浪费。打着手机的同时还浏览着网页,和朋友聊天时看着报纸。突然有一天开始思考,这样忙碌和匆匆的生活又为自己赢得了什么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曾几何时,我恨不得发明一种药丸,吃了就可以不睡觉,永葆精力充沛。恨不得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都紧握在手中,没有丝毫的浪费。打着手机的同时还浏览着网页,和朋友聊天时看着报纸。突然有一天开始思考,这样忙碌和匆匆的生活又为自己赢得了什么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放慢生活的脚步。我不要做资讯达人,更不能得所谓信息焦虑症。报纸虽然还是要看,但要浏览而不是细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国的和政权的更迭与我这一芥小民又有何干?跑步还要带mp3,但再不听什么英语了,换成节奏铿锵、动感激烈的舞厅音乐,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做好当下每一件事。

放慢生活的脚步。我不要做社交界的社交狂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白了,构筑所谓的交际圈,打造自己的人脉,不就是名利心再作祟吗?名关不破,毁誉动之。利关不破,得失惊之。想透了,看破了,领悟了,何苦要心为形所奴役?

放慢生活的脚步。我不要再做速度和效率的崇拜者和践行者。舒缓而气定神闲的日子是美丽的没有做不完的工作,没有甩不开的烦恼。慢才是生活本身节奏,不是吗?

不怕你慢,就怕你不够慢。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阶段―一个以工作不断地和不可避免地减少为特点的新阶段。看来,“慢生活”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体验“慢生活”。

无论如何,请慢下来(Slow),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摒弃粗糙,慢造精致――慢是态度。

在1986年开始,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推动“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现今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关注的话题。“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让人们不断思考自己的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一些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传统。快餐式的生活是粗糙的、缺乏关怀的。于是,一群关注“如何生活是好”的先锋,在各个领域和层次,以各种创新的方式,体现“慢”的态度。

我说让你慢,不是让你犯懒。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一系列抵制做“时间奴隶”的运动,已在许多国家掀起。“慢城市”、“慢学校”、……号召人们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享受慢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一系列与慢生活相关的衍生词汇开始在崇尚健康、快乐生活的青年人中流行起来。

无所不慢,全凭自己掂量。

随着健康主义的升级,慢生活的回归已成定势。当快节奏的生活成为生存所必须适应的规定模式,当快餐生活带来的“副产品”越来越骇人听闻的时候,人们开始回忆起从前的悠闲时光。

慢设计:慢设计涉及的,不只是耐力或速度,而是深思和熟虑,还有温柔而充满爱意的关照。以北欧的产品设计、欧洲或美国一些极具人文关怀的杂志为主要体现。

慢食:应该在轻松的环境下心烹制的食品,不接听手机,不查看掌上电脑。意大利的“慢一族”喜欢每天花两个小时来吃午餐;法国的“慢人”们更是每天三顿饭都精雕细镂,该有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有些美国人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菜,从头到尾地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美食家们很懂得享受用餐时间,对每一道餐点都细心地关照,让食物在唇齿间厮磨,用舌头上的味蕾从不同的方向体会不同的味道,用他们的话说,一场盛宴何止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宴席,更是眼、耳、口、鼻及触觉的五感体验,是忘掉纷繁小事、纵情多巴胺分泌的美好时光。

慢行:在大学校园常常能看得到时速20公里的路标,这样的指示完全是出于安全考量。然而在意大利的小城布拉诺,这样的标志并不是为了警示,而是为了提醒人们把时速20公里作为一种态度,慢着、悠游着过生活。这是继慢餐运动之后提倡的“慢城市”运动,人行道畅通,花园绿地随处即是,咖啡小馆四处散布,任何时刻人们都能够停下来多休息一会儿,为自己制造时间,证明自己“有时间”。

慢爱:速食般的恋情、,为了排遣寂寞的恋爱,是否来得太快、太无原则?朴实纯真的爱情,是需要你自己先慢下来,懂得欣赏和赞美身边的事物。

慢工作:法国42岁的IT公司人事部经理皮尔3年前决定回家办公,他这样做不仅没有耽误工作,而且还因提出简化人事管理的建议受到奖励,使公司最终决定30%的二线工作人员可以在家办公。此外,“慢一族”还强调花更多的时间处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间周旋。

慢读书:“一目十行”是对阅读高手的赞美,但是,很多美国“慢一族”开始放慢阅读速度。他们认为,“细嚼慢咽”地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细节更多的关注,这样做能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

慢运动:运动代表了“速度与激情”,但“慢人”们也有办法让它慢下来。他们一般选择太极拳、瑜伽或者“超慢”的运动,而不是一下就弄得满身大汗;平日里,他们喜欢散步,而不是一路小跑或者干脆来个累死人的马拉松。专家表示,坚持适度舒缓地运动,比断断续续地猛烈运动对人体更有益。

慢玩:很多现代人的休闲方式是一群人出去狂欢一把,然后一哄而散,在“慢一族”看来,这不叫休闲。我们来看看美国得克萨斯的一个养猪农场主哈瑞斯先生的生活:他每天晚上8点半钟之后就把手机关掉,或读书,或早早就寝。周末两天,不接受任何大规模聚会邀请,而是和妻子或几个好友相约外出, 要不是钓鱼,就是去寻找其他休闲方式。

慢代表:乌龟和蜗牛。

要说慢一族里活的最精彩的,首推乌龟和蜗牛了。

乌龟是台湾省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最为欣赏的动物,他之所以对乌龟感兴趣是因为乌龟罕见的长寿。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动物长命百岁呢?透过长时期的观察和研究,林清玄找到了答案,他觉得乌龟寿命最长是因为它慢,乌龟呼吸一口气特别长,吐一口气也特别长,所以才有“龟吸大法”。科学家研究过人平时呼吸都只用三分之一的肺,受乌龟的启发,林清玄也矫正了自己的呼吸节奏,据说他现在每呼吸一口气都特别深长,直到丹田。

再来看小小的蜗牛,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端。

一种是老鹰,还有一种就是蜗牛。老鹰和蜗牛,他们是如此的不同:老鹰矫健、敏捷、锐利;蜗牛弱小、迟钝、笨拙。老鹰残忍、凶狠,杀害同类从不迟疑;蜗牛善良、厚道,从不伤害任何生命。老鹰有一对飞翔的翅膀;蜗牛背着一个厚重的壳。他们是如此的不同,真的是天壤之别,可是它们到达的是同样的高度。这真的让人震惊。

小小的蜗牛,它凭借什么而被举世瞩目呢?和乌龟一样,慢是它成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不二法门。或许蜗牛正是代表了这样一种人,一向稳重缓慢行事,从不乱跑、乱闯,一步一脚印地走,并且,每走一步,都要在路上留下我的脚印,这样做可以使他明白我走的路线,不会迷路。

在登顶过程中,蜗牛的壳带来的慢和老鹰的翅膀带来的快,一快一慢,但它们起的是同样的作用,殊途同归。可惜,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羡慕老鹰的快速,又有多少人在意蜗牛的慢悠呢?

曾经有个武士问他师父:“我要多少年才能把武功学好?”师父答:“大约要5年。”武士问:“那我努力练习,把所有时间拿来练功呢?”师父就答:“那估计要10年。”武士接着问:“那我不睡觉,日夜都练习呢?”师父说:“那你一辈子都不能成功。”

很多人都和这个迷信速度的武士一样,羡慕跑的飞快的兔子,向往自己像雄鹰一样展翅冲云霄。他们讨厌慢吞吞的乌龟,对那个顶着壳不慌不忙地爬行的笨蜗牛也投以鄙夷不屑的目光。于是他们陷入匆忙的漩涡,忙着学习,忙着工作,也忙着玩。可是结局很惨淡:忙完便忘记做过了什么,忘记错过了什么,忘记得到了什么。像滚动一个大石头,从左至右,从右至左,没多什么,没少什么,几个循环往复下来,收获的只是疲惫,到最后他们嘲笑的往往是自己,因为他们的下场很可悲,像兔子一样在比赛中失利,像飞蛾一样葬身火海。

蜗牛也是每天在爬,也是每天在忙,可是却永远一副悠闲淡定的样子。时间匆匆过去后,它慢慢的脚步却已走过长长的路程。

慢生活秘技。

1.贴美丽的纸制图片

精心挑选几张有助于缓解视力疲劳的美丽图片贴在座位旁,可以引起你愉快的思绪暂时从办公室繁忙的氛围中跳脱出来。最好能够每隔一两个月就换上新的图片,以随时保持新鲜感。

2.写“压力”日记

用简单的几句话,适时地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压力和烦恼。写“压力”日记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理性反省方法,它可以帮助你确定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压力。

3.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听音乐也能启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关键是要选择那些能抚慰自己心灵的音乐,好的音乐和美食、一样,都能刺激大脑感觉愉悦的部分,进而提高免疫力。

4.放声大笑

生气和悲伤会损害健康,欢笑则起相反作用,开怀大笑可以使免疫细胞变得更加活跃。不仅能使你心情愉悦,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降低血压,使你的免疫力提高并缓解肌肉紧张。

5.想哭就哭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帮一些成年人测量血压,结果87%的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会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说从不流泪。看来,让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许多。

6.嗅香精油

在欧洲和日本风行一种芳香疗法,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都为这些从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炼出来的香油所醉倒。原来香油能透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复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缓解心理压力很有效果。

慢生活の慢流行。

其实,“慢生活”并不是今天才为人们所崇尚的,它的出现距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

*1986年,意大利罗马西班牙广场,意大利作家卡罗.皮逊尼为了抗议在广场上新建的一家麦当劳,在小镇巴沃罗发出“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家乡美食”的呼吁。这次呼吁带动了一股全球性的“慢生活”浪潮。

*1989年,“国际慢餐运动”在法国巴黎正式开始,20多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慢餐协约”,鼓励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生活。截至去年,“国际慢餐协会”已发展到100多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会员。

*1999年,第一届“慢城市国际大会”在意大利奥维托召开。“慢城市”有更多的空间和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看板和霓虹灯能少则少,20公里被看成汽车的最佳时速。目前,仅在意大利就有30多个小城加入了“慢城市”的行列。

*“慢学校”开始出现,拥有大约1000名学生的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马丁•路德•金学校就是代表。在这里,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所谓的竞争机制,授课时间和课程的安排都按照学生的需要来设置。

如果评选“快城”,估计中国应该有不少城市符合要求,慢城则如同老酒要慢慢的品,往往越古旧的地方,越能够感受到那里的生活也是这样静悄悄的进行着,尤其是在一些古老的小城镇,那里的生活更像世外桃源

巷子里的时光停驻

宽巷子窄巷子是成都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这两条长约300米的老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18年,清廷动员全川力量修成都城,在城西建满城,驻八旗兵,满城当时亦称少城、子城。“大街”居住满族文武官员,“小胡同”则住满族士兵,等级森严,汉人严禁入内。

“大街”和“小胡同”在200年后,就是今天的宽巷子、窄巷子,二巷是成都惟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是川西院宅式民居的典型代表。这条富有历史色彩的小巷,依旧渗透出成都人的那份宁静与闲散,整条老巷乱七八糟的瓦砾,埋没的是老成都的历史……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如今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在这条巷子中游览,能走进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感受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一些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而四合院中您可以品上盖碗茶,吃上正宗的川菜。

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图上的名字叫太平胡同。改造后的窄巷子的业态以西餐、咖啡、会所、主题文化商业等为主。这里是国际化的业态,是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中心,这里又是最成都的生活,在巷子里品味缓慢的下午和时光的停驻。窄巷子,是老成都的“慢生活”。

尊重食物,你会发现大米饭也是美食。

在纽约最繁华的联合广场上,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行色匆匆,有些人甚至没有坐下来吃午餐的时间,手里拿着个三明治边走边吃。这时,来自意大利民间组织“悠慢生活”的成员会拦往那些走得太快的人,递给他们一张罚单,但并不是真的罚款,而是罚此人必须停下脚步跟“悠慢生活”的成员在街头玩个小游戏。

爸是军人,他以身作则地叫我们快吃,因为在军队里慢慢吃就意味着饿肚子,他说他年轻时曾和战友打赌在几分钟内吃下一百多个饺子。可是爸吃饭不算最快的,一次,我在食堂里看见一位老兄吃饭那叫一个快啊,简直不是在吃,而是往嘴巴里倒饭,快得简直看不到他在嚼,就像八戒在吃人参果,还没咂摸出味道来,“咕咚”一下就全滑进了肚。快吃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发胖,现在我尝试着慢食。慢慢地嚼,细细地咽,只有这样我才惊奇地发现食物之美。再平常不过的米饭变得香糯可口,看上去简直是粒粒珠玑,慢慢嚼着满嘴都是饱满的甜。慢吃真好,让我品出食物的真味来,懂得了敬天惜物的道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光影下的海滩上,几对新人在拍外景婚纱照,男男女女在摄影师“帅哥,美女”的招呼下如木偶般摆着各种并不娴熟的pose。在阳光下,在海滩上更多人的注目礼中,完成人生关于婚姻开始的纪念。三三两两的情侣或躺或趴,在海滩上一字排开,享受阳光、海滩的悠闲。

爱情就像速食面,,未婚同居充斥在周围,六人晚餐这样的相亲方式似乎也成为时尚。慢慢地字斟句酌地写一封情书,忐忑不安地寄出去,抓心挠肺地苦等回音,已经成为了上个世纪的绝响。现在的人没有时间在信纸上写情书,只有手机短信、E-mail,没有了手书的字里行间的情怀,没有了漫长的等待,没有了想象的浪漫空间,爱情变得越来越像一杯白开水。

闲着的时候,喜欢听那首《最浪漫的事》。每次听来,总会受到触动,生发一些感慨。说起来,歌词里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花前月下,更没有鲜嫩欲滴的玫瑰花,实在谈不上“最浪漫”。歌词所描述的,不过是很真实的一种生活状态:在小区的活动广场里,在阳光和煦的公园里,常常看到一对对老年人,或者相互扶持着走动,或者坐在长椅上慢慢地聊天。但就是歌词里这种质朴的表达,让人心头涌起一阵阵感伤。

拒绝“下车拍照,上车睡觉”。

假期时间总是来去匆匆,临到上班才开始反省,是否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了那些劳力劳心的休闲活动上。厌倦了每个假期重复那些餐馆、KTV、酒吧间辗转的生活,喜欢上让自己完完整整地投入那些真正会感到悠然的乐事上,比如宅一整天。朋友喜欢旅游,但我很少参与。不喜欢那种“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旅行方式,仿佛连休闲都显得那么忙碌,来去匆匆得让人事后总会为来之不易的大好假期感到惋惜。江南水乡的情意绵绵,北海道的薰衣草田,爱琴海的蓝白交错,看过很多的旅行游记和图片,但是仍旧没有动身。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每一个向往的地方住上2、3个月,卸除游客的身份去感受一片天地。我喜欢这种节奏的生活,主要是有很多的东西你可以慢慢地去体会,不会再一扫而过。无论跑到哪一个城市,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去看看热闹的街市,在路边的茶楼坐坐,和当地人聊聊家常,就这样潇潇洒洒地走一遭。其实只要记得这句话就好:用心去感受风景,而不是用相机。

上一篇:享受时光中的慢慢…… 下一篇:美国电视产业及“垂直集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