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三斗粮,甘当孩子王

时间:2022-10-27 05:48:29

冯建凯,男,生于1984年,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职称。2002年8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担任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和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2003年至2004年2月担任贵州省贞丰县长田乡甘田小学的教导主任,2004年3月至8月担任长田乡中心小学的语文教研组组长。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被贞丰县教育局推荐到四川省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进修学习,2006年8月毕业后调到贞丰县长田中学任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至今。目前担任着该校九(3)、九(6)和七(5)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10年中,他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他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他的自律信条。

一、自愿艰苦,迎面挑战。

2002年7月,冯建凯从贵州省安龙民族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毕业。按照初中毕业时和贞丰县教育局签定的毕业分配合同,他可以分配在条件优越的贞丰县长田中心小学。但正值贵州省人民政府对贞丰县进行“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年,他自愿选择到条件艰苦而又差老师的山区(长田乡甘田小学)去任教。这个村小的条件太艰苦了,学校只有一栋瓦房,而且只要一下雨就会漏水;站在二楼上课时心都是悬着的――怕倒塌,因为二楼的木板没有辅整齐,每个教室里面都有或大或小的漏洞。该学校没有教师宿舍,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租民房住。课余时间,他都给该村的学生免费补课。正因为无私的付出,他所任班级的期末成绩每个学期都超过了中心小学同年级水平的,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2004年3月,由于中心小学有一名教师被调走,其所上班级没老师接,教辅站就把他借调来任这个班的课并任该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当时压力很大,因为是六年级,且只有半年就要小学毕业了,面对重重困难,他选择了迎面挑战。他平时认真备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看报刊杂志。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任六(2)班的小学毕业考试成绩获得了全县二类学校的第二名,同时还有一名学生考取了州级重点中学兴义市第五中学。2006年8月,他被调到了现在这所学校。面对英语基础很差的山区学生,他只能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很有耐心的教,平时要多花时间去给他们补课。一个学期,他所上八(3)班的期末成绩获得了县统测第三名,从而打破了该校英语学科期末统测不得名次的记录。

二、锐意进取,不断超越。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冯建凯做到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他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三、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作为一名教师,他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订购了《英语周报》并认真阅读了每一位老师所写的文章。备课时,他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他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育学生上,他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冯建凯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抓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他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写身边事,写心里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日记中,他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四、关爱学生,无私忘我。

作为半寄宿半走读的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琐细而繁重。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弱,很多学生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加之学习科目的增加对他们来说可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冯建凯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通过和学生谈心,我了解到许多“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半月或一个月才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他给学生分组,利用校信通、飞信等形式,让学生在每个星期一的班会课上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他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他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任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作为教师,他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在教育教学中,他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他特别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冯建凯在校、在乡都位居榜首,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十年的教育生涯,他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眷恋山区这片黄土,更眷恋山区的孩子。他对记者说:“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教书育人,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冯建凯邮编:562201;电话:15908595969;信箱:)

(本刊记者 程 放)

上一篇:QoE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for Multimedi... 下一篇:小学应用题创新教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