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电解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时间:2022-08-17 09:13:49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电解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电解质变化及其与患者的病情轻重的关系,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进行检测,并按照患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高钠/钾/氯血症组,正常钠/钾/氯血症组和低钠/钾/氯血症组,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的病情轻重及病死率,并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进行检查并比较可见,血清中血钠水平低的组别中,中型、重型患者比例高,死亡率也高,与正常血钠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血钾与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P>0.05,但血钾水平高的组别死亡率高于正常组,且P≤0.05;血清中血氯水平高的组别轻型患者比例略大于其他组别,但组间差异较小,P>0.05,死亡率与其他组别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会出现血清电解质的变化,低钠、高钾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判断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 电解质变化 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22.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38-01

脑出血指的是原发性的非外伤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的情况。其中,急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占到了20%到30%,且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研究数据显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达到30%到40%。通常,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很容易出现血清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但医学界对于相关的变化机制报道并不多,血清电解质紊乱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的相关文献报道也不十分一致。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血清电解质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关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经脑部CT、MR检查确诊。

421例患者中,男298例,女123例,患者的年龄在43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3.1)岁;其中脑出血38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硬膜外出血13例;按照脑血管会议冠以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类,轻型183例,中型137例,重型101例。

1.2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24h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血生化检查,分别测定血钠、血钾、血氯水平。

1.3判断标准

对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进行检测后,按照以下标准将患者分为高钠/钾/氯血症组,正常钠/钾/氯血症组和低钠/钾/氯血症组。

血钠:高于145mmol/L视为高血钠;135mmol/L-145mmol/L视为正常血钠;低于135mmol/L视为低血钠。

血钾:高于5.5mmol/L视为高血钾;3.5mmol/L-5.5mmol/L视为正常血钾;低于3.5mmol/L视为低血钾。

血氯:高于102mmol/L视为高血氯;97mmol/L-102mmol/L视为正常血氯;低于97mmol/L视为低血氯。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进行检查并比较可见,血清中血钠水平低的组别中,中型、重型患者比例高,死亡率也高,与正常血钠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血清中血钾与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但血钾水平高的组别死亡率高于正常组,且P≤0.05;血清中血氯水平高的组别轻型患者比例略大与其他组别,但组间差异较小,P>0.05,死亡率与其他组别无显著差异。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2、3。

3讨论

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常出现电解质紊乱,本文的研究表明,患者出现低血钠时细胞毒性脑水肿,使病情加重,预后差。故低血钠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轻重的参考值,本研究表明低血钠与高血钾可以对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信息,低血钠、高血钾的患者死亡率较高,提示预后不良。而血氯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的研究众各文献差异较大,本文的实验结果,血氯浓度不同的患者在病情轻重与预后的情况均无显著的差异,但不同的研究对低血氯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恰好相反,可见这一指标不能作为硬性指标应用与临床判断过程中。但这只是大量临床实验数据的总结,其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只能作为参考值进行病情和预后的初始判断,并对患者的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纠正。

参考文献:

[1]高红云,葛奎,庄育刚,张翔宇.血清电解质紊乱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2010,31(1):53-56.

[2]胡圣阳,赵军,王翔宇,汪香君,郭春保,郭静,黄正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钠、血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09,20(3):184-187.

[3]李克波,余颖.急性脑血管病的电解质紊乱与预后[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8):119.

上一篇:胎儿电子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