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降压茶辅助治疗高血压病6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1 03:29:20

自拟降压茶辅助治疗高血压病6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降压茶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收治的120例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降压茶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6.6%,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高血压病 降压茶 辅助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62-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状况的改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趋年轻化,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死亡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死亡之数首位[1],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自拟降压茶辅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住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70岁,平均54.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内科学》[2]高血压病Ⅰ期和Ⅱ期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发作史(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氨氯地平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 给予氨氯地平片5mg/d 1/日,晨起顿服,4周为一疗程。低脂低盐饮食,戒急躁,适当运动,注意休息。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降压茶。降压茶成分:5g 夏枯草5g 牛膝10g 杜仲10g 泽泻10g,开水冲饮。

1.3疗效判定标准 按1993年卫生部中新(西)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判断[3]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2结果

2.1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茶饮治疗组在降低舒张压方面较药物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茶饮治疗组对血压影响效果更大。

2.2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0.00%,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茶饮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P

3讨论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高,常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危险升高40%,收缩压每下降10mmHg,脑卒中危险下降7%,冠心病危险下降3%[4]。高血压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肝肾之精血不足是本,阳气亢盛,血府淤滞是标,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往往虚实互见,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衡,气血失调;风火内生,痰瘀交阻,升降失度,故而血压升高,诸证丛生。其病位在肝、肾,其次是心、脾。

有研究证实,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黄酮苷、腺苷,其菊苷含量亦较高,有效成分有显著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杜仲含杜仲胶,其中所含的生物碱、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和多糖均有不同程度降压效果[5],降压机制主要在于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舒张作用,扩张外周血管;夏枯草中有效成分有利尿作用,所以降压作用明显,但降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较好疗效。牛膝可以补肝肾;泽泻及其提取物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文献报道泽泻利尿作用机制与安体舒通相似,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的收集管,抑制钾离子及酸的排泄,同时抑制钠离子的再吸收而行利尿作用。方中成分和杜仲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夏枯草和泽泻有利尿作用,牛膝补肝肾,均对血压的降低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服用西药组,而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说明自拟降压茶对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那开宪.社区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干预的最好场所[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9):73-75.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58-2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

[4]范淑英 柯元楠.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J]全科医学,2007,6(10):441-443.

[5]阴健主编.重要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39.

上一篇: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胎儿电子监护仪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