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10-27 05:39:15

语文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有效方法

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否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成了能否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即使在教学中有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就本质而言仍处于被动的状态。只有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它让学生在自主语文活动中获得经验,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活动中改进学生学习态度

语文教育的人性魅力是十分明显的。初一阶段正是学生开始树立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帮助他们摆正人生坐标,使他们在学习中迸发浓厚的学习热情,产生拼搏向上的内驱力,从而以一种健康的学习态度投入学习,尽其所能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最终赢得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态度,有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是师生关系中的“平行中的首席”,应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共同商量问题、讨论答案等。学生有缺点,教师适时指出,教师教学有欠缺,学生公正指正,师生直言不讳,毫不遮饰。如:在“词语积累大展示”的活动过程中,我与学生一样都成为中队队员,师生寻找活动资料、探讨积累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消除了师生关系中的隔膜,学生的学习气氛也空前高涨。

2.运用赏识性语言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词的作用至关重要。赏识教育犹如一个醒目的路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乐学的态度。“赏识―成功”教育创建者周弘说:“我们的教育是翘起大拇指的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说:“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让每一面对大拇指的学生心灵舒展,发出由衷的一笑。“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我们所说的成功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成功,它可以只是一次习惯的培养、一次思想的升华、一次人格的完善。我们要把每个学生当作天才来欣赏,当作天才来培养。这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新的观念看待学生,让学生有信心,把学生心中的“我不行”变成“我能行”。

二、在活动中矫正习惯,培养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辅之以一套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大胆质疑问难的习惯的养成等等。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一靠培养教育,二靠坚持不懈,三靠严格要求,有的甚至要强制实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把它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开学之初,我班很多学生有许多不良的习惯,无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针对这种现象,我特意设计了几项定期活动,如查字典、词典比赛,硬笔书法月月比,三分钟新闻复述,静心读书半小时等活动,督促学生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学习习惯优化者,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经过几个月的活动训练,大部分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锻炼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热门话题相反论点的辩论活动;为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班内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作文竞赛;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我班举行了“小组速读谁更强”……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增强效果

俗话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某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欲罢不能、乐此不疲的情感,以及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品质。在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引导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难懂的知识直观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遥观的知识生活化。我认为语文活动课能有效地、便利地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利用各种活动,不断发掘课本中的“趣味“因素,把抽象知识情境化,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掌握知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牢固持久。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活动课,还训练了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素质,教师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与追求意向。

四、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活动课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习惯,较传统教育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一个健康的学习小主人,也具有积极作用。

人的禀赋千差万别,个人成长环境又各不相同,进入初中,学生极容易产生分化。①年龄特点分化。有的学生因到了这一特殊年龄阶段,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品质上缺乏韧性,遇难则退,给学习带来了困难。②个性心理分化。心理特点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往往自控能力差,做事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缺乏固定的指向性,在个人行为上表现为活泼好动、不专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刻苦认真、目标专一,有不怕苦的精神,但这些学生无法承受挫折与失败,往往陷入心理障碍不能自拔,自怨自艾,在学习上不利于自身的进步与提高。③环境差异导致分化。有的学生家庭环境较苦,有可能在逆境中奋发向上,而环境较好的,可能表现出怕吃苦、懒惰,自我原谅、自我放纵等心理,导致他们走入人生困境。学生有以上特点,要么积极向上,要么消极自卑;学习效果一是锦上添花,二是雪上加霜。语文活动课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调整教育模式,使他们整体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期初,我作了一项统计,学生中喜欢学习语文的只占27%,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促使我设计了几个活动方案。

(1)分层次活动。如在“看谁接得上”的词语接力活动中,我分三年层次:优等生积累成语一百个,且要能正确运用;中等生要求认识成语八十个以上,并理解其含义;后进生掌握成语五十个以上,会读会写。这样“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并按学生的成绩依次类推,可“升级”,如后进生可升级为中等生。在这样的“升级意识中”避免了学生滋生依赖、不思进取的心理,清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2)个性活动。人各有长,有的学生长于说,有的学生长于写。这学期我共举办了两次朗诵比赛,其中一次题目为《未来的我》的演讲,让学生争当节目主持人,小记者等。这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克服羞怯的心理,也能显示部分学生能说的特长;还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旅游创作等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编辑写作能力。

如上所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非常重要的能动作用和实践意义。语文活动课教学,应加大探讨研究的力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进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阵地。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建构想 下一篇:发挥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