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对身上的黑痣多留个心眼儿

时间:2022-10-27 05:23:13

防范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对身上的黑痣多留个心眼儿

防范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

文/魏开敏

有些老人罹患糖尿病多年,严格控制血糖,却数次发生低血糖。其实,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降糖还要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性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过分限制饮食;空腹情况下运动锻炼;过量用药或服用作用过强的降糖药物;肝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蓄积,增加低血糖风险;血糖控制不佳,在夜间和凌晨发生低血糖等情况。由此可见,防范低血糖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注意消除上述诱因。

老年糖尿病人普遍存在食欲减退问题,本已吃得较少,如果再过分限制饮食容易诱发低血糖。因此,对食欲不佳或伴有吸收功能不良的老年患者,不要过分限制饮食,除了低盐和低脂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要充分。

避免空腹运动和剧烈活动。老年患者最好在饭后1~2小时外出运动,并以下午3~5时为最佳时机。最好不晨练,仅在早餐后稍微活动即可。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量或减量。不要自当“医生”,随意买药来服用。要避免服用优降糖和含优降糖的复合制剂,这类药物作用过强、过快,容易诱发低血糖。

凡有肝肾疾病的老年患者除要选择作用和缓的药物外,还要做到个体化用药,以较小剂量达到控制血糖之目的。在用药的最初2~4周内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以便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凡有过夜间或凌晨低血糖的老年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如果此时血糖偏低,应加餐约50克左右,也可喝上一杯牛奶,再吃上几片馍干,以防止夜间血糖过低。

一旦出现心慌、头晕、手抖和烦躁等症状,应考虑到低血糖的可能,可立即少量进餐或喝些含糖饮料,防止引发严重低血糖。

对身上的黑痣多留个心眼儿

文/张琳

由于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及电离辐射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由于患者对其认识不足,往往在就诊时就已是晚期,使治疗效果极差。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经手术及生物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60%~80%,但晚期病人五年生存率不到5%。

别拿黑痣不当回事。几乎60%的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痣恶变而来,所以如何识别黑痣恶变,对于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一般先天性的黑痣存在10年或10年以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存在恶性黑色素瘤恶变的情况不多。而且多数黑痣为良性,边缘整齐、均匀,呈黑色或深褐色,很容易用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与紫外线辐射有关,专家提醒,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日光照射。对于一些位于特殊部位的黑痣,如位于脚底、手掌、外阴等部位,应去医院给予手术切除,以避免黑痣经常受到摩擦而恶变。

痣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形成的。人身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痣都是良性痣,但也有一些痣可能会发生病变,如以下几种:

1.不典型变化的痣

外观不典型的痣可能变恶性,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边缘不平整或不规则、界线不明、左右不对称、在统计上直径大于5毫米。

2.先天高危险的痣

婴儿一出生就看得到的痣叫先天痣,先天痣不多,据统计,仅1%的新生儿有痣。并非所有先天痣都有危险,大小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越大的痣,将来变恶性的几率越大,医生建议及早切除。

3.指甲沟的痣

甲沟与指甲下方皮肤相连,痣可能会长到指甲下面,被指甲挡住,不容易看出变化,且该痣长在肢端,将来变恶性的几率较大。

上一篇:全身之气来自肺/咳嗽治疗的误区 下一篇:胆囊息肉患者应重视日常养护/有些老年皮肤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