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范文

时间:2023-10-11 16:57:47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一、前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很多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渐由资产经营为主转变为资本经营为主,进入了财务为导向的企业管理阶段。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作为风险管理核心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管理已经伴随着风险管理全球性运动的兴起而备受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中,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面对和承受的各种风险,其发生、发展和危害都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按一定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从这个角度看,企业风险的大小及损失程度都直接和清楚地表现于企业财务收支的变化之中,最终表现为企业财务收益的减少。

由此可见,对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其成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财务风险定义及成因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强调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相关,没有债务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筹资风险,还应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社会因素的影响。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市场总是处于高度的变化之中的,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内部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强。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员工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风险。

三、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

第一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基于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应只局限于会计继续教育,还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新晨

第二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第三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第四要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四、总结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2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一、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

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的收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经营收益。经营收益=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2、经常收益。经常收益=经营收益-财务费用;3、期间收益。期间收益=经常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因为企业在经营收益为负的情况下还须承担归还债务利息的责任。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则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的。如果三个层次的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五个方面:

1、筹资风险。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资金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

4、连带财务风险。指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

5、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

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投资者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负债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险;反之,当债务资本比率较低时,财务风险就小。

1、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3、企业财务决策失误导致经营管理不善。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个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而后两个原因虽然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间接原因,但是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企业如何防范财务风险

1、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引起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应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以此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身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管理者的谨慎行事。

3、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项目的周期长、成本高,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虽然其使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较好,但是却使企业的资金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求。

4、健全财务风险机制。财务风险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功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企业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的情况,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5、实施弹性财务控制。我国大多数企业制定财务计划时,都是作固定预算。当有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时,整个预算就被打乱了,财务活动处于失控状态,通过预算进行财务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弹性预算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不确定性,在作预算时就给可能发生的情况留有余地。预算不是针对一个预测量,而是针对一定范围的预算量,实施起来有伸缩性,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不确定性给予预测和防范。特别是信息时代,各种要素的变化较大,要求我们在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6、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企业中各关系人的利益不同,对风险的喜好程度也不同。监督是一种有效防范风险的机制。对股东来说,设置一个财务监督部门或一套财务管理体系,可以防止经理利用股东资本去冒高风险或不重视防范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在设置财务监督体制时,最主要的是保持监督和经营的相对独立。一般来说,监督应直属于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平行,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财务监督部门对企业制定规划,选贤任能,组织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进行方案决策,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步上新台阶。

总之,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全面分析各种不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对策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二)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

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对民营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益。反之,过度的负债则会加大民营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增加财务危机成本,甚至会加速企业破产。同时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影响偿债能力,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生存。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

(三)财务决策失误是催化剂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加剧。

(四)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资变质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同时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进而不进行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盲目扩大赊销金额,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收款责任,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所以,民营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要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二)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三)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等。

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等。

(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4、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05(6).

5、王珍义.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4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汇率上升有可能对我国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由于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和谐。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和谐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内部财务监控不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现阶段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四)风险意识性不强。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利用财务指标分析进行监测

从资产获利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主要有: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从而获利能力越强;2、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控制得越好,获利能力越强;3、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否则相反。

从偿债能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2、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从经济效率考察,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考察,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

(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减少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5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财务预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178-01

1 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析

1.1 获利能力分析

较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①利润变现比率。利润变现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利润间的差异程度。

②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该指标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就越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③净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比率。净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该指标旨在分析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量差异的变化,以便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的获利能力。

通过对获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分析,如利润变现比率,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人为操作帐面利润,造成虚盈实亏的可能性,对于防止企业操纵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一指标过低,应进一步分析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影响以及应收款项、存货的变现能力。

1.2 偿债能力分析

较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①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到期债务比一现金余额÷到期的债务。这里,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通过对该指标进行考查,可根据其大小直接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②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余额÷流动负债总额。若该比率偏低。说明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若较高。则说明企业能轻松地依靠现金偿债。

③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余额÷债务总额。该比率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反之。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

通过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如现金与流动负债比,反映流动负债所能得到的现金保障程度。这一指标太低,则意味着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危机。通过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

1.3 支付能力分析

较常用的分析指标有;

①现金再投资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投资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量)。现金再投资比率的分子为保留在企业内部供再投资的现金净流量,分母为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②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通过支付能力的分析,能够实现企业财务弹性分析。所谓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现金,则适应性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

1.4 成长潜力分析

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等。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扣除现金股利后)与企业投资付出现金和营运资金比,指标越高,表示企业可用于再投资的现金越多。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进行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通过成长潜力分析指标。可以评估企业成长的潜力。通常,一个企业要发展,长期资产的规模必须增加,其投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出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对内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意味着面临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对外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说明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来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或发展机遇。

2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2.1 现金流量动态预算分析机制

现金流量动态预算分析机制的运作程序包括四个环节;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提供现金流量业绩报告、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提出财务预测警报。

财务预算为企业控制现金流量提供了强有力工具。预算的编制过程同时也是预测财务危机,提出化解财务危机措施的过程。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销售活动预算、营业活动预算、供销活动预算、人力资源预算、工资福利预算、设备检修预算、费用支出预算、内外投资预算和资本筹集预算;并在上述各项预算的基础上形成现金流量预算。通常的做法是,在战略预算的指导下,分月编制年度预算。

实现现金流量动态预算能够描述企业一定时期的理财全过程,并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跟踪监控,及时作出财务风险警情评价。现金流量报告则反映了预算的执行结果。通过报告与预算相对比,即可发现实际的现金流量及存量,偏离预算的幅度及其原因,因而据此可提出财务风险预警报告。

2.2 现金流量指标动态分析机制

企业盈亏状况不一定能够暴露导致企业失败的潜在风险,只有现金流转状况才能揭示企业理财的真正危机。本机制围绕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以及现金存量,设计了7个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财务比率指标,构成一个有机体系。

①现金适合率=现金净存量÷流动资产。该指标用于反映现金对经营活动的保证度;

②现金周转率=(流动资产一现金)周转率一应付货款周转率。该指标用于反映经营全过程资金周转的畅通度,

③销货回款率=出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该指标用于反映企业信用政策的合理度;

④资产变现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该指标用反映全部资产的变现速度;

⑤现金充足率=现金净存量÷全部到期债务。该指标用于反映当前现实的偿债能力;

⑥资本获现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非付现费用)÷实收资本。该指标用于反映资本金创造现金的能力;

⑦人力获现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应付工资总额。该指标用于反映人力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

事实上,单个指标不足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故必须强调指标分析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将连续三年以上的指标值,按时间序列予以排列,构成一个动态序列,基本上可以反映企业理财态势。指标过多,必然工作繁重;指标太少,必定有失偏颇。7个指标若从7个不同角度描述企业理财过程,可足以揭示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 应注意的问题

3.1 全面综合财务报表信息

当然,强调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的会计信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任何单个报表提供的信息都不完整,应把三张报表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全面正确地判断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风险,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3.2 合理运用分析方法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6

一、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它以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

二、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信息收集

财务危机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危机预警始终的活动。

2、预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控制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4、辅助决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5、健身免疫

经过预警分析,企业可以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这样,可以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也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三、如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企业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持续监控来及时发现风险。在选择预警指标时需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直接表现是企业的财务和现金状态恶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方面,诸如企业盈利能力、成长性的下降等,故应从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方面的财务指标中选择预警指标;二是选用的指标尽量包括国内外研究结果中显示的预测最有效的财务指标。综合考虑,一般选择如下4类预警指标:

1、偿债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等。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通常公认资产负债率超过70%时存在较高的偿债风险。

②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净额)/流动负债×100%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当然,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企业的行业性质。

③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一般该指标大于1,表示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有可靠保证。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则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强。

2、盈利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①净资产收益率=本年累计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②主营业务利润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利润/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它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③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3、营运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净额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②存货周转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存货周转率过低,说明存货的占用水平过高,企业可能会存在现金流的风险。

③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本年累计经营现金净流量/本年累计净利润

一般而言,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该指标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但是,由于指标分母变动较大,致使该指标的数值变动也比较大,所以,对该指标应根据企业实际效益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4、投资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投资收益率、投资现金收益率、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等。

①投资收益率=本年累计投资收益/平均投资成本×100%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回报情况,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投资的盈利能力越强,对外投资的效果越好。

②投资现金收益率=本年累计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平均投资成本×100%

该指标将投资成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可判断投资收益的质量及投资收益中的可实现程度,反映企业所有对外投资本期的现金收益。

③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实际进度(实际投资额)/计划进度(计划投资额)×100%

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指标反映投资项目的实施状况,一般情况下应达到70%以上,至少不低于50%,否则说明项目实施受阻或发生变化,投资项目风险加大。

(二)设定风险预警区间

风险预警区间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标准,指标值落入该区间即意味着风险可能产生,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启动报告与处理机制,提醒管理层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预警区间的设定一定要谨慎,过于粗放可能会导致预警系统对潜在的风险疏忽大意,过于敏感又可能导致预警系统误报风险,所以要选择合理的预警区间。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等,采用行业标杆对标法、历史数据法、预算值法等不同的方法来设定合适的预警区间。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

2、建立风险预警组织。

风险预警处理系统要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组织机构。该机构应由企业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高级管理层、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一般设在企业财务部门)、企业各部门、审计部门来组成。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对企业日常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3、加强风险分析能力。

要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要加强风险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掉次要风险,而将关注点放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措施。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4、提高风险处理效率。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7

【关键词】房产企业 防范及预防 财务风险

市场经济为房产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房产企业面临一定风险以及挑战,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较晚,规模不大,基础薄弱,资产负债率高,资金回收期长,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思考探索,找到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是当前房地产企业不容忽视的事。财务风险是经济风险,它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因为没有办法控制以及预料因素,使企业财务在预计的收益与实际的收益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很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方面的损失。在我国,房产业属于支柱产业,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房产企业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财务风险,如果处理不好会使房产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因此,房产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以及预防工作,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效益。

一、财务风险类型

(一)投标风险

目前,在我国房产业中呈现出激烈化的竞争局面,许多房产企业将报价进行竞相的压低,使企业能够顺利中标,中标施工企业仅仅是依靠较低的利润或者是等同于成本价,甚至是低于工程的成本价中标,导致房产企业不能够保障利润,也就谈不上企业效益了,使企业在生产以及经营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二)合同风险

在房产企业中,合同风险是财务风险根源。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一些业主利用房产企业的心理在合同中附加了许多不平等的条款,使房产企业在施工初期处于不利地位,严重时会出现合同的陷阱,使房产企业承担财务风险。

(三)资金短缺风险

在房产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多的,资金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房产企业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将会产生无法采购房产物资的状况,企业也无法支付施工人员的工资,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严重时会使合同没有办法继续履行,使房产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四)筹集资金风险

房产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主要方法是银行以及信贷的投资。房产企业往往利用土地以及房屋等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相对于股权的融资,债务融资可以运用利息的支出进行抵税,财务的杠杆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债务融资过多,将会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当银行的利率较高或者是项目的利润率低于银行的利率时,将会使企业财务风险提高。

(五)回收资金的风险

在房产合同方面,业主不能将合同严格履行,通过各种借口拖欠工程款,使房产企业存在坏账的风险。房产企业往往要承担业主转嫁的投资方面的风险以及成本,加大了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的方面,很长时期内不能够变现,使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企业没有办法实现应有的收益。

(六)成本亏损风险

在房产工程中成本是综合指标,包括人员的费用、管理的费用、材料的费用以及机械的费用等等。投标的报价决定了工程造价,在施工的实际过程中因为材料的市场、劳动力的市场以及设备的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管理,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出现超支现象,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二、预防以及防范措施

面对存在的风险,施工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以及防范,使财务风险有效降低,将自身的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施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一)投标方面

房产企业要将风险的评估机制进行有效完善,对施工项目要进行合理的承接。在投标方面,要对招标的文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招标的文件要正确理解,将风险成本进行充分的考虑,将图纸进行详细审查,对工程量的复核要全面,将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确定,将受益与成本进行衡量,最后将投标的方式以及是否进行投标进行确定,减少投标风险。

(二)合同方面

房产企业要对合同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以及预防。房产企业中管理的人员要将自身法律意识进行有效提高,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对相关法律以及法规进行了解以及掌握,将合同中的条款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对合同中缺失的条款要进行及时补充。如果合同中的条款损害企业利益,要及时进行规避。房产企业在进行合同签订时,要将合同的审批权、洽谈权以及批准权进行有效分离,将合同中的漏洞进行避免。

(三)资金的短缺方面

房产企业在资金方面要建立调度体系,在企业中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将原有的收付分散以及资金结算的局面进行转变,使资金的零星沉淀转变为整体的集聚,将资金周转的效益进行有效提高。房产企业可以运用规模的运作,将资金调度进行有效加强,降低整体的资金成本。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方面,将会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有效明确,建立资金划拨以及预算的制度,将资金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规范,使企业能够对资金预算进行控制,对日常的业务进行控制以及对资金支付的风险进行控制,使资金流出以及流入能够相匹配。

(四)资金筹集方面

在房产企业中,资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风险是因为企业举债。房产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采取稳健的战略进行融资,保障项目的利润率要比银行利率高,保障本息的偿还能够按期,使企业增加收益,同时要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将债务的资金与企业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合理确定,将贷款的规模进行有效控制,防范资金筹集风险。

(五)资金回收方面

房产企业要将收款的策略进行合理制定,保障能够顺利地回收债权。企业中的财务部门要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分析,整理应收账款以及往来的账目,将欠款的详情进行罗列,及时的分析原因,在收款的策略方面要依据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制定,减少企业中存在的坏账。同时,在对拖欠的工程款进行管理时要加大力度,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清欠工作,在经营的考核指标中加入清欠工作,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将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促进清欠的进度。除此之外,将项目部门、计划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预算部门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加强,将工程款及时地收回,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六)成本亏损方面

房产企业要将项目人员的责任以及职能进行明确,依据技术资料以及图纸,将现场条件以及工期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施工,使工程的工期能够有效缩短,工程的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除此之外,要对预算加强控制,对责任成本进行管理,在责任成本范围之内控制成本费用,防范成本亏损风险。

三、总结

在房产企业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财务风险,房产企业要对其具备清醒的认识并高度重视。房产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以及预防招标方面、合同方面、资金短缺方面、资金筹集方面、资金回收方面以及成本亏损方面存在风险,使企业在财务方面面临的风险有效降低,保障企业在经济方面实现收益,促进房产企业的发展。本篇文章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简单介绍,提出相关的方法以及预防的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忠华,夏继强. 财务预警方法评析[J]. 会计之友. 2012(03)

[2]周霞,陈光明. 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 会计之友. 2012(01)

[3]. 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文献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01)

[4]陈桂林.谈房产企业财务风险与防患[J].山西房产,2007(33).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篇8

关键词:商业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效益

一、商业企业潜在的主要财务风险体现形式

1.资金筹集风险。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是其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所以在企业伊始,关键是要做好筹资工作。筹资风险主要有两个因素导致:其一,资本投资回报率不可预见性。尽管对于投资活动我们可以作评估和预测,制定投资目标和效益预期值,但是并不一定可以达到,所以资本回报率有着不可确定性。因此,如果资本回报率大于企业借款利率,那么企业很有可能会盈利;而如果前者小于后者比例,那么企业很有可能会亏本,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其二,企业的资金结构失衡。企业筹集资金款项的主要方式是所有者投入和外部借款。如果企业资产中的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百分比不协调或者债务资金额度过高,那么将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一旦市场发生意外或者企业有重大变故,将有很可能使得企业陷入偿债危机,承担着企业偿付能力下降风险。

2.投资决策不当。

投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对项目或者固定资产投资前没有进行可行性探讨和研究,同时获取的经济信息也不对称、质量不高,有决策权的成员缺乏敏锐的眼光和较高的实力来做出准确的项目选择和方案的确定,盲目地投资或者决策失误都使得所筹集自己不能发挥真正的工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投资风险由此而生。曾经有“中国雄狮”之称的TCL、冠以“中国冰柜之王”的澳柯玛都是因为不当的并购和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扩张,使企业一度陷入了绝境,而去年,美国互联网巨头亚马逊也是做出进入硬件开发市场的错误投资决策,而在2014年上季度亏损人民币约26.73亿元,股市大幅降跌。

3.资金运作过程对资金的管控不当。

对资金运作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开展日产活动的过程,其承担的风险主要有三种:首先,现金操作风险。现金的充裕与否不仅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调度,也影响到企业的获利水平。现金过少,增加企业调度资金难度;过多,则很可能造成资金闲置,降低资金的使用率。同时,现金运营,也可能会因为交易人员的信用等无法收回,企业内部的员工因工作失误或者自我管束能力不高而导致的资金流失等;其次,盈利水平不高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不能一帆风顺,并不是每一个项目或者活动都能为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同样的投资活动或者项目其带来的效益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不得不承担着内、外界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以及潜在的应获利不高甚至亏损的可能;最后,存货贬值风险。企业产生存货一般有两个因素,即企业的经营需求和企业为了规避和降低物价波动带来的供应紧张压力。所以,企业的库存多少是基于企业对未来产品的价格和需求的预测基础的,而预测的不确定性就造成了存货承担着产品的损耗、缺失、过时、贬值等风险。

4.按期回款压力大。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能源和储备粮,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首要保障。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体现在回款环节承担的风险,该风险的高低则是由企业在一定周期内售出产品同时收回对应的应收账款决定的。在我国,很多企业或者公司的产品大额销售的主要对象是长期合作的伙伴,多以赊销方式达成协议,当然,这种交易方式对企业来说维系了一定的客户源关系,扩大了企业的销售份额,从协议上看实现了薄利多销的目的,但是企业必须承担着销售额不能回收的风险。此外,有一些企业盲目销售,账务处理不合理,很多应收款项尘封箱底,很有可能转为死账坏账,即便后期再试图追回,也要花大量的人力、财力,追讨成本膨胀。

二、防范商业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1.加强企业的自我认知能力,找到风险偏好与风险管理能力的平衡。

企业只有具备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才能具备与风险偏好相匹配的能力,而当找到风险偏好于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两者的平衡时,企业自身就具备了获利的可观潜力,才可以很好地保护自身,正常运营并且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将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统称为“风险承担能力”,用以衡量各个企业面对挑战和困难的韧性与灵活性。有效的风险承担能力评估可以使建立企业战略方针和运营规划两者的坚实纽带,有利于企业资金、资本的合理分配,寻找有利机遇。企业通过自我认知和进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的评估,可以在投资、筹资、经营等决策时避免过分谨慎小心和横冲直撞而导致的企业失败。所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主要是要培养企业的多维能力,即包括财力、管理水平、动态竞争实力、运营灵活性和风险管控系统。一般说来,具备和培养高风险承担能力的企业机构在应对负面事件时更加轻松和有效,企业的复苏和回复效率也更高,从而及时处置各自的财务、经营与管理资源。特别是处于混乱、动荡的市场环境时,这些企业往往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2.分散筹资风险的措施。

(1)注重筹资成本的比较,采用科学方法评估筹资效益。对于商业企业来说,筹资风险是主要的财务风险类型,在做出筹资决策前企业必须全面搜集资金成本和投资信息,做出筹资方案,并对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或者方案的成本做比较,采用科学方法评估筹资预案的效益,择优选择,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以此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和降低筹资风险的要求。

(2)多方位挖掘筹集款项通道,科学规避“一棵树上吊死”的危险。我国企业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取简单的筹款方式即银行贷款来获取企业经营外部资金,而单一的资金筹集途径使得企业在一些重大变故发生时难以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形势,比如银行信贷、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和震荡,不仅会加大企业筹款的难度,更有可能会加大企业还款额度,最终面临破产的可能。所以,企业必须多方位挖掘筹集资金通道,比如发行股票、债务,职工入股、吸收外部个体、组织的资源等,当然,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巩固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为企业的主要款项来源创造有利的环境,科学规避“一棵树上吊死”的风险。

(3)科学设置企业筹款的就位日期。企业在做出筹款决策以后要加强对筹集款项的就位日期的管理和控制,借款生效以及中长期借款的就位形成是和企业的项目开展、资金流动以偿付前期利息等内容息息相关的。各项借款安排合理,立竿见影,筹款的投入获取预期的收益概率就大;若是考虑欠周,组织不当,则很可能会出现债务过重或者借款失效等问题。所以,企业在筹款和分配借款的过程中,必须要纵观市场环境,科学设置和明确规定企业借款的就位日期,严格合法签订合同并且信守合约,树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

3.科学安排企业的借款类型,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的持续健康运营,资金筹集规模应该处于一定的科学范围。企业的正常经营,筹资规模应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不合理、极端的借款类型安排会让企业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和危机。意达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该企业在2009年长期债务多达4000万元,没有短期债务;而2012年短期债务多达5300万元,没有长期债务,导致了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度处于资金链条断裂的绝境。所以,企业在安排自身借款类型时,应充分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正确、科学对待企业经营所需资金类型,合理安排长期举债、短期负债等来化解企业所需资金紧缺矛盾,追求借款的占用时间和企业的偿付期限尽量接近。4.营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和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财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而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财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创造企业良好的运营环境的必要手段,所以企业要重视企业内控环境和治理结构的和谐合理性。比如规范管理阶层的岗位和职责设置,明确各个部门、不同级别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限,工作规则要合法合理,企业人事安排、选聘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对成员的知识背景和职业道德要有明确的选聘标准,不同岗位职责应该独立不交叉,尽量避免一人多岗,权责不分等现象的发生。对于企业的重大变故、巨额付款等活动,企业则要认真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和材料,并召开重要决策会议,集体投票表决,不允许个人集权独断专行等。同时,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团队管理或者预留一定的资金应对意外事件,及时做出复苏计划、保险预案以及业务持续开展方案,降低企业风险。沃尔玛公司在频频爆发的飓风和自然灾害冲击下,仍然能够正常持续经营并且不断地扩大了市场份额的案例广为流传,正是由于沃尔玛企业内部的治理层组织有序、各种级别岗职分明,使得其应对变故时仍然能够风雨无阻,迅速恢复供应链并重症旗鼓。不可否认,沃尔玛一度是风暴中停运企业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仍然坚持经营的企业。

三、总结

财务风险贯穿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始末,是商业企业经营面临的不利因素,所以商业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对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以财务健康为原则,以商业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不同的财务风险造成原因并及时做出应对预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和方法,化解已发现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潜在的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和谐的持续运营。

参考文献:

[1]洪宇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

[2]丁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1).

[3]易卫献.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商贸,2014,(6).

上一篇:绿色矿山安全生产范文 下一篇:通信与网络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