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学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27 01:14:08

【前言】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学教学探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等。支架式教学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学习者提供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有助于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将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随机进入...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学教学探讨

【摘要】 建构主义是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不断深入研究的结果,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结合生态学自身特点,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生态学课堂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它是大学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态和生物等许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其他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生态学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数学、哲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进化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及系统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研究范围广、学科间渗透大、应用范围宽,因此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如何改革生态学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结合生态学自身的特点,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有帮助,从而为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人文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不断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的主动建构而获取的。

2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等。支架式教学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学习者提供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有助于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将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随机进入教学指学习者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进入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问题的多方位理解和认识。抛锚式教学将教学建立在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也被称作问题性教学或实例式教学。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者对学习资料进行搜集与分析,提出假设与并进行验证、评价学习成果及建构最终的意义,这些学习过程都涉及协作,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在协作过程中,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交流彼此的意见与学习成果,共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会话是协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较深刻的理解。

3 抛锚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生态学教学

根据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生态学的特点,生态学教学以实例牵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不拘泥于枯燥的原理,而是从实用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近20年,由于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和资源枯竭日益突出,从而使得环境与发展已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而生态学原理正是解开生态系统自然规律的钥匙。因此,在生态学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完整真实的事件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比较生物的生殖对策时,首先引入近日网络上正热烈讨论的野生华南虎是否存在、野生华南虎照片真伪这一真实事件,由于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上的热点事件较为关注,因此这一情境非常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何人们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华南虎,但却不需要保护蝗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协商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做出点评并使问题深入化,进而提出问题,这两种生物生殖对策的本质区别在哪里?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

生态学作为一门应用范围宽的正在蓬勃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快速的发展和大量的应用实例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很多适合的情境,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这样不仅激起学生感知新知识、探求真理的欲望,而且使学生发展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次深入思考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深入。

3.2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组织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建构主义强调,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合作和沟通,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因此,教学中需要充分的交流,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问、讨论,教师对此进行提炼、概括和点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与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通过聆听讨论的进程指导和点拨学生,肯定并鼓励学生,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知识的反馈。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关注,因此,在生态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热点性问题联系课程内容,例如,“如何运用生态学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论建立生态农业”;“怎样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评价和分析大型的经济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怎样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等等。通过协作学习,让学生对于这些热点性问题展开讨论,不但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使学生接近学科的前沿,教师同时介绍一些新知识的获取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加强。

3.3 意义建构,知识创新。意义建构是要“解决的”和“实际的”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原有知识点之间建立的新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创新是意义建构的升华,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创新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批判,探寻其本质,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进行拓展、延伸、创新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积极关注学生自我体验和个性张扬。

例如,在讲授种群适应对策时,首先设计一些知识性问题,如“为什么人一胎一般只生一个孩子,而鱼类一次可产卵数万个;为什么东北虎的体型比华南虎的大?”等等,从而引出种群适应对策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将适应对策分为不同的类型,进一步讨论形态适应对策、生理适应对策和生态适应对策的特征,最后由学生归纳知识点。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活化和迁移,最终实现真正的意义建构。

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主动地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扩展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基于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生态学教学中构建抛锚式教学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柒柱.浅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2):105~106

[2] 王友保,刘高峰.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40~41

[3] 杜道林.论《生态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2):114~117

[4] 竺小恩,田,黄梅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2):94~96

[5] 黎婉勤,曾熙.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2):9~12

[6] 常保晶.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学的启发[J]. 教育理论研究,2004,12:2~4

收稿日期:2008-4-13

上一篇: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下一篇:浅谈网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