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与学、创建新课堂

时间:2022-10-27 12:07:29

变革教与学、创建新课堂

传统的教学关系是:教主宰学,学服从教。新课程观认为教学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互动共进。教师应“启发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学会的,是在学会中达到会学的,在会学中既习得知识和技能,又掌握过程和方法,进而发展情感。

工作中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1、变“组织教学”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孔子说过,学习欲获成功,必先“志于学”;张载也认为“有志于学者……只看志如何?”这里的志,即现代心理学中的动机,意思是学习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受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欲所支配。课堂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激活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为此,我们采取“目标激励”“创设情景”“表扬促进”“友好交往”等方法,努力使学生产生需求的欲望,形成学习的动机。如:张艳主任教授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板书几个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而且这个数也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由于受旧知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很快根据个位上数的特点得出错误结论:个位上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接着,老师板书几个个位上仍能被3整除,而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判断,学生发现规律不灵了。这时老师请同学说数,老师判断,学生验证。学生说的数很大,教师都能迅速地判断而且准确无误。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自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变教师“传统讲授”为学生“主动求知”。为创建课堂,我们变“讲堂”为“学堂”,教师变“演员”为“导演”,切实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的“学”上。采取生为主帅 ,师为参谋。在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 ,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如在小学中高年级段 ,我们就在 “动”字上下功夫 ,做到了身动、心动、人人动。主要采用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演讲朗诵、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 ,在学中动 ,在自动中战胜自我 ,发展自我 ,在他动中发现不足 ,弥补不足。如:杨淑英老师在讲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巧妙设计模拟购物环节,让教材内容活起来。她采取小组活动交流形式,每个学生从组长货架上任选两件物品算一算付出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在活动中学生亲身实践,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增强了自信心。又如:马岩主任结合计算教学,把学生喜欢玩的“扑克牌”引人课堂,开展“算24点”的游戏活动;结合几何图形教学,开展“七巧板”拼图游戏等等。

3、变单纯的“知识掌握”,为创新的“能力培养”。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 ,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 ,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 ,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老师,鼓励学生突发奇想 ,敢冒风险。如: 黄建芳老师讲“成反比例的量”一课时,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演练、相互交流,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了成反比例量的意义,这时教师提出“你能编口诀吗?” 小组之间通过判断、质疑、评定,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根据自己对反比例的量的理解编出了口诀。这一挑战性问题的提出,真正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变“课下作业”为“课上检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交流 、知识总结、挑战对手、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形式,达到堂堂清、日日清,完成学习任务并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例如:张丽华老师教授的《我的母亲》一课,通过生生,师生间的学习内容、体会的交流,感受老舍先生对母亲深深的爱,随着情感的自然流淌,这时教师又对学生提出写写自己对母亲的爱。然后进行交流、总结。这一环节的巧设,直接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及表达,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在创建新课堂的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着教与学的变革,尽全力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成功!力求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形成快乐课堂、激情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2012年12月

上一篇:悟学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藏区学生科学教学中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