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学生科学教学中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07 08:43:09

藏区学生科学教学中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但在我们所处地方来讲由于学生从不同的村寨来,语言方面和行为习惯方面都要进行训练,这些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几年来的教学研究,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当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堂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的活动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特别是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还要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年级特点,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我在教学六年级《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用肉眼观察课文中食盐、味精、碱面的晶体形状是什么样的?讨论后进行交流,然后在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晶体形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到食盐、味精、碱面的晶体形状的共同特征,从而认识了什么是晶体的慨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通过学生对上面的物体进行观察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实验方法自己去研究黄铜矿、雪花、维生素c、水晶等物体的晶体形状,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晶体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晶体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晶体的共同特征,还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出那些物体是晶体,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 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几种物体的图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得出了实验结论。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前面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后面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 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

4。运用概念辩别晶体: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科学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晶体,知道那些物质是由晶体构成的?那些物体不是晶体构成的?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晶体的特性、共性,根据晶体的共性、特点,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晶体,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自己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知识方面有所提高,而且在思维方面也得到了培养,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上一篇:变革教与学、创建新课堂 下一篇:写作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