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扩围改革预期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7 10:21:02

增值税扩围改革预期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对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要求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市场经济以及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未来的增值税范围必然会扩展到整个市场的商品与劳务的流转环节。然而,由于我

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税务征管等问题的限制,现在的增值税扩围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增值税扩围改革的预期问题分析

(一)财政体制变革问题

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支出责任等。税收收入作为我国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增值税又是我国的一项大税,对

增值税的的扩围改革将直接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格局,进而影响我国的国家财政,这就要求我国财政体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而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史等角度进行分析,

我国每一次的税收制度改革也必将导致财政体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

(二)财务核算转换与筹划问题

我国之所以要进行增值税扩围改革,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简化税制、财务核算以及企业税收申报等一系列复杂工作的效果。并以此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性。然而,在税制

改革的初期,面对财务核算的转换等相关问题,原有的相关制度都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必须及早处理;与此同时,在不同产等资产的税务处理上也

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并且还应及时的调整企业税收筹划与相关的财务决策,因此,企业的财务转换问题也急需解决。

(三)处理原营业税优惠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都在履行税收减免的政策导向。同时要求在特定状态下给予很多执行营业税企业以不同程度上的优惠政策。此外,由于我国征收的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因此

,随着地区的不同,其优惠措施与力度都不相同。而由于增值税属于国税,因此在扩围改革后会与原地方营业税发生冲突,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造成影响

(四)地方利益纷争等问题

由于增值税应纳税额为进、销项税额的差额,因此,一旦进、销业务为异地业务,那么其征税单位虽在本地但是却会被另一地方抵扣,这就会让本地政府吃亏,同时为维护本

地利益,本地企业也将尽可能的采购本地的原材料,进而导致各地区市场出现地区封锁以及人为割裂等现象,从而破坏我国市场的统一性。

(五)扩围改革后增值税税收的征管权限及相关问题

营业税属于地方财政(地税)负责的税种,因此除了银行、保险公司以外,其他营业税都有地方支配;但是增值税确实通过国税进行征收。那么,一旦营业税被增值税所取代

,那么随着其扩围改革,税务部门的分配就成为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此外,在对增值税进行扩围改革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纳税人利用这以短期混乱而偷税漏税等现象。

二、面对增值税扩围改革的预期问题的应对策略

增值税作为我国税收制度中的一项大税,其改革必将引发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摆正态度,积极面对,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财税法规的重新修订

财税法规的制定,必须围绕增值税的扩围改革重新修订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此同时,还一个与其他税种的运行相结合,及时的对整个税收体系进行调整与配套改革。同时同步

开展增值税实施条例细则。

(二)对预期扩围改革的税收总收入进行及时的测算工作

作为增值税扩围改革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对增值税收入的测算工作将直接应向到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问题,同时也将对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巨大

的影响。对增值税收入的测算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发展与预期发展两方面开展,不但要考虑到中央整体部署,同时也要考虑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以现有分配额度为基础的同

时,也要考虑到扩围后的变化。总而言之,在进行测算时,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

(三)对国税地税机构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整改

由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将取代营业税这一地方最大税种,这必然会导致地税的管理范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出现人员过剩,机构余赘等现象,并且,随着增值税的扩围,国税

部门的工作量也必然随之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的对原有的人员配置进行调整,并适当的考虑部门整合的问题。

结 论:

综上所述,增值税扩围改革预期问题较为复杂,其影响范围远比本文所叙述的更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合理的采用对策,积极化解问题,促进我国的税制改革。

(作者单位:大同日报社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安体富.《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实现“一保一控”》[N].中国税务报,2008-09-01.

[2] 王金霞.《论增值税的生态化改革》[J].税务研究.2010(1).

[3] 李建人.《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J].财经问题研究,20LO(2).

[4] 许善达.《除弊新税制》[J].财经,2008(16).

[5] 廖沂.《增值税征税对象选择问题探析》[J].扬州税务学院学报,20lo(2).

上一篇:温故1912 下一篇:儒道法财税思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