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法财税思想比较

时间:2022-07-24 02:28:37

儒道法财税思想比较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儒道法三家思想出现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儒道法三家思想的具体差异,并在文章最后对儒道法三家思想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儒道法家;财税思想;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土地被开发,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开始逐步瓦解,私人所有制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从春秋开始,

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此形成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反映在财税思想方面,出现了许多反映新旧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财税观点,并

带来财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儒道法家三家财税思想由于其思想基础不同导致其在税负轻重、分配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儒道法三家思想对比

1、财税思想基础方面的差异

由于儒家遵从“礼”法,其思想是建立在天圆地方、天尊地卑的宇宙观之上的,强调“仁”与“义”,提出礼治的主张。因此其财税思想要求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方可长治久

安。法家由于奉“法”,其思想根源于“人性之恶”,因此强调“法”的重要性,要求依法对人民加以规则。而道家奉“自然”,“道”是其思想根基,基于此而主张顺乎自然,

无为而治,统治者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反对过分地扰乱百姓。并且也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不违反自然规律。

2、对赋税轻重问题主张不同

儒家的孔孟荀都主张对人民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实行税率较轻的实行什一税,在减轻人民负担的同时保证国家的收入。

在赋税轻重问题上,法家的思想并不一致:管仲的赋税思想,不主张直接向人民征税,而是通过“官山海”的办法来增加国家收入。并且他认为应实行低税率,使国家通过经

济手段得到的更多的代替赋税的贸易收入;商鞅认为赋税不是敛财的工具,而是国家用来调节百姓利益、推行农战政策的一个有力奖惩手段;韩非赋税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主张重征

,反对薄役。

道家的轻摇薄赋思想是其“无为而治”思想在赋税征收上的体现,道家这种对社会经济活动放任不干涉的思想常成为战乱时期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理论基础。但在战国

时代,这一思想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天下的一统,是不合时宜的。

3、民力利用方式不同

在民力利用方式上,儒家主张惜民力。孔子的“使民以时”和荀子的张“度人力而授事”都体现出惜民力,且尽量不耽误百姓的农耕时间。这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也体现出儒家“仁”的思想。

法家强调农战立国。尤其是以商鞅的“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为代表。在法家看来,人民想奋斗、立功,唯一的方式就是打仗,“赏多威严,民见战赏之多则忘死,见不战之

辱则苦生。”

而道家则强调无为,任老百姓自己发展,不影响他们的生产、耕作。

4、财政支出思想的差异

儒家在财政支出方面强调节用,但是也强调在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救济,特别是对鳏寡孤独者实施救济。而法家的思想更多的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强调财政支出应该维持国家

的对外护国、对内惠民的思想,但是当内、外都需要支出时,以备战即对外为准。道家则强调清心寡欲,崇尚节俭,这也是老子思想保持道之朴素的体现。道家把节用论推到了一

种无欲无求,甚至是虚无主义的境地。老子的节俭论不仅没有发展生产的要求,甚至反对生产进步,这充分体现了其思想的消极保守的一面。

5、财政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不同

儒家思想中对民富还是国富的观点不统一,但是都强调民富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应“足君先足民”,要求把民富放在首位,国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孟子则明确反对国富,

而荀子则认为应该在实现民富的同时实现国富,以此实现上下俱富。

在财政思想的基本原则上,法家认为民富与国富是对立的,商鞅就曾认为,百姓富了就会淫侈,淫侈就不会尽力务农,从而影响国家的富强,因此应弱民强国。在韩非思想里

,使百姓尽力于农业生产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充实国库,而绝不是使百姓生活富足。

道家对于一些追求财富的行为予以蔑视和谴责,他们这种否定财富的做法完全是一种消极落后、逃避现实的思想。道家学派的财富观在诸子各家中可谓独特。他们对先秦诸子

热烈讨论的富国富民问题并不热衷,甚至加以反对。

6、赋税伦理思想的本质不同

国家最高赋税权力,儒道法思想都主张国家最高赋税权力应该全部由君主一个人独掌,而且是君主不受任何约束地独掌。

儒家在强调君主掌握税收权的同时强调君主应考虑民生,对人民实施仁政,轻徭薄赋以发展经济和维持国家统治。

法家的商鞅强调征税权的集中,如果财权不统一,无异为各地暗埋一个独立割据、自行征敛的祸根。韩非强调反对滥兴徭役,主张税权集中,反对官吏中饱。认为赋税的征收

权和使用权,都必须集中在君主手里。

道家本质上也是在维护封建君主的专制。只是强调的程度不一。道家更强调国家的无为,尽量减少干预,做好“守夜人”的角色。

二、儒道法三家思想评析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儒家虽然十分强调仁政,但是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进行的,其理所当然的认为统治者对人民的统治是合情合理的,其要求统治者实行

仁政的最终目的也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并没有真正考虑人民的利益。法家思想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法制,但是其法制并没有现代文明的法制基础,其所谓的法都是统治者

自行定制的“法”,而非人民意愿的“法”,因此也只是维护封建统治而非从人民利益出发考虑的。道家思想主要强调无为而知,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有时需要政府的

干预才能够更好的调节市场运行中的缺陷,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任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社会、经济、政治的文化背景,对于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由于其受历史经济和思想发展程度的限制,存在一些不足或是我们用现代眼光所唾

弃的。但是,儒法道三家思想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财税思想的非常宝贵思想和观点。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文学、刘佐.中国赋税思想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

[2] 孙海文.中国财政思想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

上一篇:增值税扩围改革预期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财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问题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