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和培养对策

时间:2022-10-27 10:18:28

浅谈软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和培养对策

[摘 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随之就业门槛和要求也水涨船高,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除却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外,越来越多的学生感觉面试、实习等环节有些力不从心,从而体现出就业软能力不足的明显不足,所以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软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给大学生就业做以参考。

[关键词]就业;求职竞争;软能力

一、高校毕业生目前就业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改革加快了大学生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部分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应届毕业生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的699万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就业形势严峻不仅来自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直接影响了劳动力需求减小;还有就是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供过于求但有效需求不足,经与多家用人单位了解得知,现行就业要求毕业生除必要的职业能力外更要求多元化能力,强调员工不仅要具备与职业相关的硬性要求能力,而且还必须满足善于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及挑战创新等方面的软能力,而现行高校的普遍做法是专业教学完成较好,但以上谈到的软能力普遍不重视有所缺乏,从而使其成为就业过成功的绊脚石。

二、软能力对就业的影响

软能力是社会心理学术语,它和人的情商有关,是人格特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个人习惯、品德和乐观态度的体现。其实软能力涵盖的面非常广,它通过人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来呈现,个人的特质情况不同,差别要求也不一样。和硬能力有着本质区别,在就业中,硬能力只能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而软能力往往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情感问题,特别是在工作当中,软能力的缺乏如同跛子走路行走艰难。

通过对用人单位用人标准需求得知,当代高校毕业生应在就业中具备的基本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独处能力、演讲说服能力、自信和亲和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抗压能力和吃苦精神、公共事务参与能力及诚信的良好品格。

现行状况是普遍高校毕业生的表现是相对自我,据调查,在校时除上课时间外半数以上的学生会选择在宿舍宅着,上网冲浪、网游、学习等相对封闭的方式成了主旋律,而对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赛事表现得较为冷漠,即使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表现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如此状况的延续导致了虽然可以大学毕业但明显表现为社会成熟度不足,也就是本文提到的软能力不足,从而在就业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得较为落寞和脆弱,涌现出更多的“被失业”和啃老族。

三、大学生软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分析,如何协调软硬能力,使得高校毕业生能够从容面对目前的就业环境,胜任职业岗位需求,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性问题。根据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经历的毕业就业工作的经验来看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导向,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为高校学生软能力培养指明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方针,决定着培养人才素质的养成关键,所以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招收学生的情况量身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一些科研能力较弱、就业优势较为薄弱的地方院校,更要培养出超强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学校不仅要教会大学生专业知识,更加要重视软能力的培养,不但将软能力的培训纳入日常的教学,还特别改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软能力培养的课时比重。比如交际口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等调整为第二课堂的必修课程,以便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有的放矢;或者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统一印制毕业生服务指南,人手一册,并进行相关课题的公开宣讲。同时学校还应践行相应的企业课程置换,可以将企业相关技术和人力要求请进课堂,让学生直接接受职场熏陶和影响,快速提升自身素质,对以后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二)开展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大学校园相应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精神素养,还可以激发其学习潜能以及创新能力。在活动比赛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个人能力,还可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同时亦可增强团队协作、沟通及组织能力。对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使其与社会接轨,提升责任感和人格品质,培养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建立激励机制和诚信机制,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就业打好人文品质

在高校中,开展竞技活动的同时,附带各种奖励或加分政策为动力,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更好的专注于搞好研究,这都依赖于校方的密切配合和经济支持,而不是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加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诚信系统和档案,如考试诚信教育以及申报学习成果的反作弊调查等,对于信誉良好的可以在学生评价中具体指出加以鼓励和推荐。

(四)加强政府和家庭的积极引导,有效拓展抗压能力训练

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离不开政府营造的大环境和政策指引。政府应该深入了解社会当前的发展和现实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正确引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公益免费培训活动或提供个人发展创业平台,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政策透明公开、执法透明,为社会的安全稳定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另外,家长也应该改变以成绩论能力的旧有观点,鼓励孩子多参与并参与事务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的创造逆境以便增强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的就业

困境及出路探索[J]. 社会研究,2009,

(11).

[2]鲁鸣.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M]. 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9.

[3]陈涛,王贤芳.就业市场双重主体对大

学生就业问题的认知比较[J].中国大学

生就业.2012(20).

上一篇:上海市宝山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现... 下一篇:大数据与舆情共舞:趋势预测 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