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文体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时间:2022-10-27 09:54:24

口语文体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摘 要】本文以2012第十三届年雅克?波拉克研讨会的现场翻译为例,从文体学的角度分别以日常口语体的不流畅性和附加语两个方面对演讲者里卡多・豪斯曼的发言进行文体分析。得出结论,在口语文体的翻译中,应根据说话者的原意,对口语问题的不流畅性和附加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口语文体;翻译;不流畅性;附加语

首先,口语范畴包括日常交谈,公共演讲,讲座,讨论,辩论等等。其次,各类不同形式的口语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其文体各自不同。本文以第十三届雅克・波拉克研讨会为范例,从流畅性,词汇和句法方面,通过分析其文体特点,来对发言人的讲话进行翻译。

一、任务分析

2012年11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13届雅克・波拉克研讨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因报告篇幅与分析的需要,笔者从中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语段作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对象,重点讨论描述了针对问题翻译应采取的方案,希望能在其他译员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起到借鉴的作用。

里卡多・豪斯曼的发言属于口语文体。口语文体的特点是比较复杂,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流畅性。

二、口语文体的特点及相应翻译策略

2.1 不流畅性及其翻译

在实际日常言语行为中,说话人常在说话过程中运用填补词语,错误用词,或运用不规则句法,使语篇出现不流畅现象,如下例所示:

That’s been…So, now labor market issue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re are mostly their most record at the formal sector, right? Labor rules and stuff. Particular pensions and health are only short for formal sector employees, not only, but they pay for a dedicated health system to a tax on wages.

由于口误或说话人临时改变主意,上例中不流畅性是十分明显并且是十分正常的。但在翻译中,为了让读者或听者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所以必须将原文以流畅的形式翻译出来。因此,在这段话开头“That’s been…”因为说话人的临时改口,在翻译时必须跳过,而直接翻译下面的话。

在这一句中说话人先说“only short for”, 其后补充了“not only”。但很明显,说话人的意思是说“不仅”。说以,说话人一开始想表达的意思是“Particular pensions and health are not only short for formal sector employees, but they pay for a dedicated health system to a tax on wages.”.

经以上分析可得出,在翻译中,此段开头的“That’s been…”可以略过不翻,而“only”应该译成“not only”。因此翻译应当是:

所以,劳动力市场问题很重要,因为大多数的记录是正规就业的记录,对吗?劳动力的规章等等。对正规部门的雇员,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资源特别短缺,但是他们是为了一个问他们服务的医疗系统才从工资中纳税。

2.2 附加语及其翻译

在说话过程中,说话人可能会无意识地在话语中用上一些附加语。例如well,you know,alright,right 等等。

And I think that the first top-minded informality is not unemployment, right? It’s the fact that informality is very high, informality in this chart between 40% to 80% in India. But Latin America it’s around 40% to 50% and it’s not coming down in spite of fact that it’s in good years. Ok? So informality seems to be very long-run phenomenon, Ok?

以上一段话共计3句,right与Ok的出现频率相当高。在实际说话场景下,说话人在是在展示幻灯片时对听众说出了以上一段话。在以上话语中,right和Ok都是为了确认听众是否理解。所以,虽然是附加语,但在实际翻译中还是要将它们原封不动地翻译出来。上文中的right和Ok都可以译为“是吗”,“对吗”或者“是不是”等等。

三、结论

日常口语体属于非正式问题,内容比较随意,形式相对简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展现到说话者的风格,同时也要照顾到听众的理解。根据说话人的语义,译者可选择译出或者是略去不翻译。因此,译者在翻译任务进行过程中必须仔细揣摩说话人语义,力求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意思,而非“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座两,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7.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上一篇: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Urban Residential Area in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