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

时间:2022-10-27 09:26:09

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党和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进行卓有成效的紧密结合,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深刻分析本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遵照我国发展实际,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我国发展的现实和较长远要求提出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务必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行政管理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又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时代文化等文化形态在行政管理领域的综合表现,它是行政管理者的意识、理想、道德、心理、价值、习俗、观念、情感、原则、精神等因素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集中体现。行政管理文化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着行政管理组织目标、价值取向、公众信任和行政管理者的行政行为、行政伦理、行政情感、行为模式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结合国情、世情、民情,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更好地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学习型政府建设,全面指导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

一、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再塑行政管理文化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行政管理文化是在行政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行政管理意识形态,它包括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客体之间所反映出的各种行政管理心理现象、道德现象、行为状态、精神状态等。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这些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皆源自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继续引领行政管理,是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的保证。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行政管理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那就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再塑以发展为要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的行政管理文化引领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文化要集中体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管理思想,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各部类和各区域、各方面,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当代与后代等都要统筹兼顾并以此作为行政管理的根本方法。

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是再塑行政管理文化的目标指向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战略思想。行政管理文化正是要引导行政管理实践这一战略思想。再塑行政管理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就是行政管理文化再塑的目标指向。

二、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推进民主、高效、依法、廉洁行政

实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开民主、高效、依法、廉洁的行政管理作保障。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建设既要符合时展要求,顺应时展规律,同时还需要先进的行政管理文化作引领。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体现时展要求和规律的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就是现阶段最先进的行政管理文化。十年的发展成就已经证明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推进器,是促进各级行政管理组织和行政管理者民主、高效、依法、廉洁行政的催化剂,是实现政府行政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发动机。

2.有利于加强行政管理组织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为各族人民的生活描绘了新的蓝图。新的美好蓝图不会自动生成,需要各级行政管理组织带领各族人民一道为之共同奋斗。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状况是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各级行政管理组织如何面对现实,攻坚克难,充分履职,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共奔小康?其答案就是各级行政管理组织要以转变职能为主题,以改革机构为抓手,不断推进行政管理组织建设。遵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着力组织机构的优化,机构设置的规范,运行机制的完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政管理组织的保障能力。以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为引领加强行政管理组织建设。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打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人民心理期待,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行政管理组织。

3.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符合时展要求和全体人民意愿的战略性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是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的目标指向,二者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更易于全国各族人民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自觉学习践行并用它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种一致性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凝神聚气,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种一致性更能发挥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的引领作用,更有利于排除干扰,消除阻碍,净化氛围,更有利于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 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的时代要求

1.无限权力向有限行政的文化转型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市场供给及资源配置均是按政府的计划分配来实行的。政府行政范围无所不包,大到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小到家庭的婚丧嫁娶及柴米油盐等生活品的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单一公有制格局被打破,市场供给与资源配置形式被更新,政府行政职能逐渐得到明确界定,行政管理逐步从传统的大包大揽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政府职能确定为: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行政管理行为按不同层级划定的范围内依法行使。各级行政管理组织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变传统的行政管理组织的无限权力为有限行政。

2.封建专断向民主协商的文化转型

封建专断的行政管理组织文化在传统的行政管理组织内比较常见。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组织内部领导层与职员层缺少相互尊重,职员被动地接受来自领导层的决策和行动,职员对决策和行动的形成一无所知,对这样在封闭状态下作出的专断基本没有发言权,确实也难以找到几乎不存在的相关诉求途径。这种现象“是组织内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决策与行为,充满了压迫性的组织文化。”这种压迫性的组织文化还大量存在于行政管理组织之中。二是组织外部行政管理者对行政服务对象的隔离、专断与冷酷。现实的表现为行政管理者在行政过程中独断专行,搞形式主义,遇事不与群众商量。这种现象称之为疏远性的组织文化。我国政府是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权力属于人民,没有个人的特权和利益。遇事与人民商量,听取人民的意见,办事结果向人民公开的良好民主协商的行政管理文化是时代所需。

3.慵懒低效向扁平高效的文化转型

慵懒低效是传统行政管理文化之糟粕,应当加以唾弃。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管理以正式官僚制和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为特征的时代正在迅速地消逝。”“公共部门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应成为一种新的典范。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任何人都能够觉察到所发生的变化。”聪明的行政管理者应打消“慵懒低效不犯法,组织拿我没办法”的念头,“有必要了解自己在整个政府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政府的适当范围相关的理论。”适应变革大潮,不被时代所淘汰。同时,在行政管理组织内建立规范、合理、科学、务实、公正的慵懒低效人员退出机制,改变机构繁杂,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工作效能,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公布办事结果,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建设扁平高效的行政管理文化。

4.权责分离向权责一体的文化转型

权责一体的行政管理文化就是在行政管理组织内建立权力与责任对等,权力与责任密不可分并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积极遵从的行政管理责任机制。它是实现行政管理组织目标的重要文化载体,它促使行政管理者常常对自己的行动和结果实现负责,并逐步放弃旧有的权责分离的行政管理组织文化而向更有效率更负责任的管理机制转变,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并更好地将责任机制与职责划分协调起来。使行政管理行为在权责一体的良好环境中运行。在任何情况下,一种完善的责任机制都不会被一种不完善的责任机制所取代;更可能的情况是,一种不完善的责任机制将被另一种不完善的责任机制所取代。

四、 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行政管理者必须牢记于心的行政理念,这是我国的国家

性质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即行政管理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并非特殊公民。正如泰瑞·L·库珀(Terry L.Cooper,1991)所言:公共管理者受雇于公民,代表公民的利益,执行和管理公民的事务。作为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公共管理者是公民和公共组织之间联系的主要桥梁。行政管理者应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了解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倾听人民的意见和批评,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廉洁自律,为人民服好务、尽好责、用好权。真正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2.公平正义原则

公平正义既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又是行政管理行政的标准。国家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科学发展是根本,社会和谐是保障,公平正义是基础。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没有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要把培育公平正义的行政管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历史任务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和认真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尊重法治精神,敬重法律尊严,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法理、情理、公理、伦理“四理”融通,既科学公正又平等和谐。

3.集体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就是要求行政管理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集体利益是集体和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个人侵占集体利益势必损害集体的健康生存与良性发展。因此,每一位行政管理者在利益面前要正确理性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不但做到不侵占不浪费集体利益而且要更加珍视和维护集体利益。自觉秉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以集体利益为重,优先考虑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彻底摒弃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与集体主义不相适应的个人主义。

4.改革创新原则

改革创新既是行政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尖端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习俗受逐渐融合的世界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剧,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世界各国政府管理即行政管理都进行着改革创新,寻求更易管理、更有成效、更能让国民满意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着一些行政道德失范,行政管理组织软弱涣散,行政管理者科学发展能力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行政缺位、奢侈腐败等现象。面对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创新,用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引领和修正,才能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五、结语

新时期新阶段,再塑科学发展的行政管理文化引领行政管理,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纯洁行政管理队伍,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优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意义重大。限于篇幅,本文既没有对主客体行政管理文化进行甄别,又未能穷尽科学发展行政管理文化的全部内涵,只是从理论依据、实践价值、时代要求、基本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再塑科学发展行政管理文化之议题,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动态性、连续性等特点明显的行政管理文化因层级、条件不同会表现出形式相异、内容有别的形态。因此,科学发展行政管理文化再塑应还包括发挥公共传媒作用,强化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重视政策倾向、公众人物和核心群体的示范效应等途径。无论公共行政是否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一种新的行政文化必将出现。未来的公共行政者必须适应以复杂性、重视法律、强调弹性等为特征的行政环境。他们必须是绩效导向的,具有良好公共服务道德,并能有效地规避冲突和化解冲突。

上一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绩效评价:内涵、本质与功... 下一篇:推进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的内涵式大部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