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如何有效设置课堂作业

时间:2022-10-27 05:25:21

高中地理如何有效设置课堂作业

摘 要:作业作为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更是学生由知识到技能形成的桥梁。但是,当前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此,针对当前地理作业设计的常见问题,在分析其不利影响的前提下,提出新背景下的地理作业优化策略,以达到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作业;作业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一直在探索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学生作业的设计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地理作业设计的常见问题

从作业形式上看,结构单一,总量大。当前地理作业以传统知识、传统模式和应试教育为指导,注重强调对教材知识的通式检测。主要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因而,学生的思维常常受制于教师的预设和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作业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主动学习意识的激发。

从作业内容上看,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地理作业没能从多角度切入,更多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和再现。作业设计缺乏通过地理情景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维的思想。例如,没有层次的作业多,有梯度的作业少;对新知检测的作业多,对旧知巩固的作业少;理论性的笔试作业多,实践性的操作作业少;需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学生合作探究性的作业少。

从作业评价上看,教师评价的多,学生评价的少。没有将教师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同学互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一种整体、多元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理念明显忽视了课程标准中“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的要求。

以上问题是目前地理学科作业设计中最常见的,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很好提升。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意识到其负面影响,从优化作业设计着手,促进有效教学。

二、地理作业设计不合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地理作业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否得到保证。作业设计上如若不合理,必然会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1.不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地理作业是地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如果地理作业的设计不合理,就不能科学反映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教师也会因为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反馈无法提升地理教学水平。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2.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所学的课程很多,每门科目都有一定的作业量,每天各科的作业,让学生烦不胜烦。要想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除了学生自己对地理感兴趣外,地理教师的作业设计也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不感兴趣的作业是无法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若每次的作业设计都一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了。

当然,不利影响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就不一一列举了。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仅仅看到作业设计不合理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不够,更要找到作业优化的策略。

三、新背景下地理作业优化的策略

学生的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教师对教学任务完成得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教师通过作业的检查批改,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的缺陷,加以纠正、作出评价并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地理学科特色的作业,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以兴趣为先导,让作业形式多样化

地理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学生对地理作业有反感情绪。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爱好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地理作业设计要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完成作业的要求。考虑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要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以学情为基础,让作业设计系统化

地理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了解,学会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加强对地理规律的掌握。地理作业设计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作业设计时要做到三点:

第一,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课前作业设计要简单化,能突出教学内容的框架即可。课堂作业设计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涉及的面很广,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很多题目。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对应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解决,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影响较深,同时形成了相应的做题技巧,对学生巩固旧知、学习新知的帮助很大。课后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续和补充,此类作业设计要做到质高而量精,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第二,作业难度要有层次化。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过难、过易或者“一刀切”的作业都不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采用分梯度布置作业更能凸显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把布置的地理作业分为A、B、C三类,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容易的题目、中等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分别对应给全班差、中、好三类学生。一则可以避免学优生“吃不饱”现象,二则可以避免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第三,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因为学生在教师批改后对作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优化地理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把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通过精心设计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理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王战前.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0(11).

上一篇:漫谈“倒春寒” 下一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