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2:50:54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9-000-01

摘 要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表现

(一)从客观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独立性不强,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它的前提是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否则,内部审计就很难开展工作。但由于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都不很理想。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审计机构,或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让其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兼职,使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作业标准不规范。虽然现在有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法律级次明显偏低,操作性不强,并且对于具体作业标准未有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有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从主观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

1.内部人员素质较低,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或其他纪检部门的人员兼职,这些人缺乏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或对内审工作岗位不重视、不满意,得过且过,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2.内部审计所处环境制约审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关系长期固定不变,内部审计人员之间又长期同岗,审计范围相对封闭,造成部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际关系熟悉,审计中容易导致感情用事,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3.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范围受到限制。内部审计工作如果不能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工作,找不到工作的重点,脱离实际;或者例行公事和应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导致内部审计作用的降低。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的具体表现

1.影响内部审计权威,甚至影响到内部审计的生存。内部审计质量低下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失实、重大错弊未能有效发现、提出的审计建议无法实施或实施后造成巨大损失等。会使广大的职工特别是领导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信任降低,影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为组织管理提供服务,如果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会出现存在价值危机,最终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

2.影响被审单位积极性,误导政策的制定。作为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相对企业较少,内部审计更多的是对单位各部门执行国家政策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如果评价不实,就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伤害,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局限在查错防弊,更多的是为内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如果提供的决策意见失误,就会误导政策的制定,造成隐性损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对策

(一)以获得领导层的支持和重视作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努力创造成绩,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采纳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性建议。

(二)将审计的独立性作为贯穿内部审计工作始终的精髓。优化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必须从组织形式上有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和业务上实质性独立。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实现其职能,就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职审计人员。内审组织机构在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干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时不受任何干扰,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态度,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特别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警钟常鸣。要按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培训,熟练地掌握内部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及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四)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以及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及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备经营管理知识,熟悉财政经济法规,对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工作有较深入的了解。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内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上一篇:浅谈普通高中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