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13 12:58:01

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9-000-01

摘 要 经过多次改革,预算会计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但目前现行的预算会计在会计主体、会计目标、确认基础、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意在深入分析这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并提出改革的建议思路。

关键词 预算会计 问题 改革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阶段特征的转变,而且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特征:其资源来源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虽然具有社会服务性,但同时具有经营性,实行经济核算。基于上述情况,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日显突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做出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适应财务核算的新要求。

一、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存在问题

会计主体是指在会计上能都独立的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单位,具备独立的资金和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是依据1998年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分为的三大类,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个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涵盖三种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另外,由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上已逐步的趋于企业化,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已基本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拨款,与政府财政也逐步脱钩,在这种背景下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真实、可靠、完整的反应出这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此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亟需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状况加以改革。

2.会计目标存在问题

当前主流的会计目标有两种,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我国当前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主要用来出资方即政府对其经营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的监督,具体的讲,各类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同时向出资方即政府反映其履行职责状况。但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逐步多元化,其使用主体不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公众对公开财务预算信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受托责任观作为单一的预算会计目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3.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会计核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科目不完整,不能及时的调整以核算业务扩展的需要,很多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不能在当前科目中合理的反应出来,致使很多资金、基金项目不能纳入统一核算;二是由于预算会计适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就不能真实反映控制固定资产的净值,另外由于收付实现制导致已发生的负债不能在报表里反映,从而造成预算结余的虚增。

4.财务报告不完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不能对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财务报告应该能够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状况以及应该纳入收支核算的所有重要财务信息,但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没有现金流量表和反映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报表,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出来。

二、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重新讨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根据拨款方式不同分类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来说这一分类是合理的,而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与事业单位的不匹配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讨论事业单位会计归属的方式解决。前两种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会计的方式加以管理,而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其按照企业会计来管理,考虑到这种事业单位也存在社会公益性,应当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起来,制定一个适用于这种特殊的事业单位。

2.会计目标要逐步引入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的着重点在于不仅要对财政支持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还要向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引入决策有用观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增强财务透明度,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者的结合下,用资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外,还要向社会大众即纳税人提供包括预算执行和全面的财务信息等决策信息,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能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事业单位提高其工作效率。

3.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在于其优越性,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具体的讲,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收付实现制;对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并非全面的介入,而是在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以及报表的编制中落实。此外,会计科目的更新要跟上业务扩展的速度,及时的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4.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

完整的财务报告应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现金流量信息、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的会计信息、其他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等。为了能完整的披露上述信息,建议财务报告制度应做出以下调整: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不仅便于对现金的及时反映和管理,还能有效的对预算执行过程加以监督;二是增加整体的合并报表,以此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三是增加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披露,对重大事件的非财务信息加以说明;四是出具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一方面保证报告的可信力和透明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起到敦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刘彬.预算会计重新分类问题探讨.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6).

[2]程晓佳.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财务与会计.2005(12).

[3]何俊.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与改革.现代企业文化.2008(35).

上一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 下一篇:加强基层粮食部门财务管理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