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

时间:2022-10-27 12:12:49

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和学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校长来说,学校文化的发展才是基石。北京市丰台区校园文化发展之路通过北师大专家指导团的助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师大专家指导团深入丰台区小学一线指导规范化建设,将大学文化、高级知识分子的智慧以及对教育的远见卓识与小学教育的思考者、实践者——校长的思想和智慧直接碰撞、擦出火花,直至有机结合,形成对学校发展的新认识,再总结、梳理、归纳、提升为学校文化。

一、正确认识学校文化

在小学规范化建设中,以学校文化为核心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校长对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文化建设逐步有了比较清晰和正确的认识。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魂”,它是对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优良传统的校风、教风、学风的积淀与传承,是对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并由此固化成为一种风格。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其成为干部和教师的共识,并成为推进工作、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纲”,它将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本校办学实际相结合而形成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将此理念贯彻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传统,但不能没有文化;如果学校仅有悠久的传统及领先区域的优势项目,而学校文化是零散的、不够清晰的,办学品质将无法达到最高境界。因此,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确定核心理念,确立支撑体系,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有的校长认为: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同时也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体现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更强调呈现学校的“综合个性”。

通过思考、概括与梳理,校长把学校文化分为四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类学校文化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由物质到精神四个层面。广大师生熏陶于物质文化,约束于制度文化,内化为精神文化,外显为行为文化,这恰恰体现出“以文化之”的教育功能。

二、积极构建和发展学校文化

随着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丰台区小学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学校文化建设上来。学校文化建设,逐步由模糊到清晰,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1.分析原生态的学校文化因素

由于长期的发展和积淀,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的大学校,形成了一定的优良作风与工作传统,某些方面的工作具有绝对优势,存在着零散的、互不相关的文化因素。有一部分学校做了一些文化建设工作,但呈现出“标签式”“泡沫式”“散珠式”状态,而校内师生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习惯与其“学校文化”却毫不相干。但这些文化因素既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的起点。

在对全区16所学区工作坊的核心校进行跟踪指导的过程中,教育专家、教学专家深入学校,通过开展工作日头脑风暴以及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等形式了解学校发展基础与现状,对学校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研讨,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为进一步确立文化发展主题和制订文化发展方案奠定基础。

2.梳理学校文化,确立核心理念

丰台区草桥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年来,学校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学质量始终在全区名列前茅,然而校长却说不清楚自己学校有什么特色,此时,北师大专家来到学校,他认真听取了学校全方位的工作汇报,又带走了学校近年来取得工作成果的相关资料,经过细致分析、思考,专家提出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情”,以情育德、以情引智、以情动人。专家的分析使草桥小学的干部茅塞顿开,他们认为专家概括出来的正是自己的心声。随后专家与学校干部共同研讨,将学校文化定位于“融情教育”。

正是由于专家的细心指导,对学校多年发展所形成的文化及特色优势、办学理念、地域资源、团队精神等进行梳理,制订出“文化及特色发展方案”,才使丰台区小学兴起了文化建设之风,使学校文化核心理念日渐清晰。

3.探索和建立学校文化支撑体系

学校文化及特色发展方案确定之后,专家们反复论证、提出修改意见。为使方案更具实效,专家亲临学校进行调研,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特色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通过方案论证、专家亲临指导,校长对学校长远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学校文化及特色发展的体系日臻完善,并且逐步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丰台区实验小学,提出“整体优化教育环境,促进主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新环境育人”的办学特点。专家指导团深入学校,了解实际情况,把握学校发展核心,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帮助学校提升办学理念,制定了新的发展主题———阳光教育品质。阳光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师生,他们既是阳光播撒者,又是幸福成长者。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是阳光教育的倡导者、策划者、引领者;教职员工是阳光教育实施的关键群体;全体学生是阳光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学校系统整合涵盖六种育人要素的新环境,即阳光校园、阳光管理、阳光文化、阳光课堂、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并发掘其深刻的内涵,更加注重发挥阳光学校文化对全体师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4.建立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小学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北京市的小学正在全面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丰台区更加注重将学校文化建设与整体推进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思考,校长在此方面有了一些收获与体会。

关于学校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北师大的一位教授提出了三点思考:(1)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实际的结合;(2)要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并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3)确立学校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学校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通过文化建设及特色发展,真正使丰台区小学教育“充满智慧”,使丰台区小学规范化建设“注重内涵发展”的目标逐步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小教科)

上一篇:教师培训不妨做到“四化” 下一篇:仁爱尽责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