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低热证

时间:2022-10-26 11:29:52

中医治疗低热证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5 - 98 - 02

低热证,临床颇为多见。或困气血亏虚。或因血行瘀滞,或困湿热蕴结,或因阴液亏虚,或因中气不足……病因错综复杂。症状迁延难愈,但共有低热之标证。因此自拟低热汤:丹皮10g 东白薇10g 青蒿lOg 地骨皮lOg。随症加减治疗。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气血亏虚

患者,张某,女,38岁。患者,五年前小产后失血过多。又感寒凉,感冒发热,体温38.5℃。经治疗后高热已退。遗留午后发热,入夜尤甚。体温在37.4~38℃之间。后半夜则热退身凉,一如常人。曾服解热镇痛药,各种抗生素及清热发表,滋阴降火的中药无效。发热如故,病已逾五年。遂来我院就诊,观其面色仓白无华,唇淡。精神疲惫,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自诉心跳气短,夜间入睡困难易醒多萝,诊为血虚发热,宜养阴血,退虚热。处以归脾汤合退热方加减治疗:黄芪30g 当归15g 元肉15g 木香3g 白术15g 炒枣仁30g 炙远志lOg 丹皮10g 东白薇10g 青蒿10g 地骨皮10g水煎服.每曰一剂。服三剂后,发热减轻,夜间睡眠好转。再服六剂,热退身凉,睡眠正常.嘱其服归脾丸善后,二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本例患者,有失血病史,高热后低热不退,午后夜间尤甚。舌淡脉细数,为血虚发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失血多必气亏。故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气血亏虚。心脾失养。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用归脾汤,补益心脾阴血之本,退热方。清退虚热治标,药证相符,故病愈。血汗同源,误用发汗之剂。则阴血进一步亏虚,热不得除。

2 阴虚发热

患者,刘某,男,56岁,有高血压,此次感冒后服复方阿司匹林6片(总量12g),每次服后,汗出淋漓,湿透内衣,汗后轻松,改服中药。低热(体温37.4℃)怕风。动则汗出。咽干喜饮水,心慌气短,头晕背沉,精神疲惫,手足心热,大便干,饮食尚可,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血压160/95mmHg。此系阴液不足,外感风寒,宜滋阴清热解表,用加减葳蕤汤和退热方治疗,处方,玉竹30g,石斛15g,丹皮10g,东白薇10g,青篙10g,地骨皮10g,白芍15g。勾丁15g,丹参15g,石决明15g,防风10g,生地10g,服三剂.低热退,不恶风,头晕咽干有所减轻,惟感胃脘不适,大便已正常,上方减石决明,生地加焦三仙各10g,黄芪30g,土炒白术10g,续服六剂痊愈。

本例患者,素体阳盛,阴液不足,感冒后大量发汗。阴液更亏,只宜滋阴清热,佐以发汗解表,用加减葳蕤汤滋阴治本,退热方退热治标。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退热解表之功.

3 湿热内蕴

患者,陈某,男,34岁,平素喜欢饮酒。一周前饮酒突发,右胁疼痛又热感。口苦咽干。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腻,脉滑濡数。诊为胆囊炎:经医院治疗后右胁己不疼痛,惟有午后低热,头重肢倦,口干泛恶,胸胁痞满,小便黄等症,改服中药,诊其脉滑濡数,苔黏腻,此湿热壅遏,胆胃不和。用蒿芩清胆汤合退热汤加减治疗。丹皮lOg 东白薇10g 青蒿10g 地骨皮10g 陈皮10g 半夏10g 云苓15g 黄芩10g 竹茹12g,服六剂痊愈。

患者素喜钦酒。湿热内伏,午后低热,张聿青云:实病之后;湿热未清,熏蒸阳明,日鳆哺发热。治宜清利湿热。调畅气机。用蒿芩清胆汤通利三焦。以逐湿热,用退热方,被郁之热。一宣一降,湿热自除,低热自愈。

4 血行瘀滞

患者,李某,男,40岁。患者平素脾气暴躁易怒,自诉午后发热三年,自觉身体某个部位热如火燎,游走不定。发热部位,扪之灼手。夜间发热多,伴头疼,失眠多梦。每至后半夜热自消退,头疼也止。发热头疼时,服用安乃近,能缓解,药效过后症状如旧。诊脉弦涩,舌质暗红。边有紫斑,舌底静脉怒张,诊为淤血发热头痛,治宜活血化瘀止痛退热,用血府逐瘀汤和退热方加减治疗。处方:当归15g 桃仁10g 红花10g 三棱10g 莪术10g 赤芍12g 枳壳10g 柴胡6g 桔梗8g 川芎12g 牛膝10g 生甘草3g 丹皮lOg 东白薇lOg 青蒿lOg 地骨皮10g,水煎服,日一剂,十剂后,痛不再发。

本例患者,情志不畅日久,气血瘀淤滞,不通则痛,瘀而发热。据王清任之临床经验,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衰,无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的头痛。用安神养血药治之无效的夜不能寐、多梦,均为瘀血作祟。用血府逐瘀汤澄本清源,用退热方治标退热,用药合拍,疗效不同凡响。

5 气虚发热

患者,黄某,女,45岁,自诉发热,常在劳累后出现或加剧。患者平素体弱多病,倦怠懒动,气短声怯,易感冒自汗,饮食不佳,大便溏薄。观其舌质淡,苔薄白,诊气脉细数。为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和退热方治疗。处方:黄芪30g 白术15g 党参15g 甘草6g 当归10g 陈皮lOg 升麻lOg 柴胡6g 丹皮10g 东白薇10g 青蒿10g 地 骨皮10g,日一剂,服12剂则愈。嘱其服补中益气丸半年善后。一年后随访不再复发。

患者中气不足。阴火内生而发热劳累后气虚更甚,故发热加剧。患者气逮,卫外不固。易感冒自汗,气短懒言。中气不足,脾失健运。食少便溏。治宜用李东垣的甘温除热法,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治本。退热方,退热治标:证药相合,效如桴鼓。

6 结 语

《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指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上五例,均有低热症状,大体相似。但生热之根本。却迥然不同。治疗时。用退热方:丹皮10g 东白薇10g 青蒿10g 地骨皮10g 治其标症。又分别用归脾汤,加减葳蕤汤,蒿芩清胆汤,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汤,澄其本源。标本同治,效果理想。

丹皮,东白薇,青蒿,地骨皮均寒凉,但非大苦大寒之品,临床用之,不伤脾胃.反有清补之效。白薇入肺胃肾经,清虚火除血热,丹皮养阴清热,善清血中伏热,青蒿入肝胆经,退虚热醒脾,地骨皮清热凉血退虚热,四药协力,与治本之药共同为治,低热之证,焉能不除。

上一篇:自拟治疣汤治疗跖疣4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