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10-26 10:34:56

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的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与头偏向一侧法对心脏术后插管患者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的影响 。

[方法]:将100例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按照胃管留置单双日分为观察组(A组)50 例和对照组(B)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胃管时把患者头偏向一侧,即头部与身体呈45度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的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 P < 0.01) [结论]:头偏向一侧留置胃管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

【关键词】:留置胃管;气管插管;临床研究

留置胃管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是一项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比较困难。心脏手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留置胃管,需要观察术后患者胃液的颜色、性质或经鼻胃管灌注食物、药物,常规经鼻插鼻胃管法由于刺激大加上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摸索了在心脏术后患者留置胃管的一种简易留置方法,提高了一次成功率。我们结合气管和食管的解剖特点及两者间的解剖关系, 对气管插管病人置胃管方法加以改进, 即于麻醉气管插管状态下把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头部与身体呈45度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就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前后心率反应等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 2012年 12月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术后气管插管患者 100例, 其中男 48例, 女52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68岁,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5例, 二尖瓣置换 25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15例, 先心病15例,大血管手术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1 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平卧位, 清洁鼻腔, 选择管径适宜的胃管, 用石蜡油胃管前端( 14-16)cm[1]后备用。对照组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 左手持纱布托胃管,右手持钳夹住胃管前端,选择一侧鼻孔轻轻前插入所需深度及耳垂至鼻尖再到剑突的( 45c m ~ 55cm)[2]距离;, 若插入顺利, 检查腔内有无胃管盘曲, 用注射器抽吸胃液或注入适空气, 听到气过水声, 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胃留置胃管成功。若插入胃管时遇有阻力、插入困、鼻腔内折返或口腔内盘曲,则拔出后重插。

观察组: 采用改进方法置胃管法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护士为胃管需插入的长度后,左手将胃管向上托起,右手持胃管,使胃管的弯曲弧的凹面向,留置胃管到咽喉部时把头偏向一侧使头部与身体躯干保持450,以利胃管头端方向直指患者食管口,胃管前端紧贴患者鼻腔上壁轻柔地插入,沿咽后壁滑行徐徐食管至预定长度(45cm-55cm),检测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 置管时间、置管过程中恶心、呛咳及置管后鼻咽部黏膜出血情况,并详细记录。

1.4 评价标准

一次置管成功:置管顺利, 中途无往返操作; 一次置管不成功:插管过程中胃管全部或部分退出, 有往返动作; 置管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11.15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置管方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见表 1 。

3、讨论

3.1、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插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主要集中在相对薄弱的气管后壁,使软组织向后突起,间接压迫食管壁, 致使食管相对狭窄, 使胃管置入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昏迷患者,因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 不能配合操作由于长期气管插管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出现水肿,胃管质地柔软,在留置过程中遇到阻力时,易在鼻腔中折返、口腔中盘曲, 加之气管插管本身对食道的挤压,造成胃管置入困难和失败,而且反多次插胃管对鼻粘膜、咽喉部粘膜损伤较大而发生出血、水肿等, 加大了留置胃管的难度。从食管解剖特点看, 作为一个肌性通道, 在没有吞咽动作的情况下, 是处于塌陷关闭状态的[ 3]。特别是头后仰时, 食管完全关闭。而我科心脏术后气管插管的危重病人往往都是麻醉未过无意识患者,当胃管插至咽部时,因病人不能配合作吞咽动作,食管处于关闭状态,胃管置入时, 会遇到阻力,往往导致胃管盘曲在口腔内,很难留置成功。

3.2、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在插胃管过程中无法配合,由于人工气道导管插入气道后, 导致食管开口变小[4], 病人无法做吞咽动作, 胃管很难送入食管,同时由于导管移动刺激气管黏膜, 会引起刺激性呛咳( B 组发生20例) ,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胃管插入难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B 组置管前、后相比,而HR 显著提高,表明气管插管病人置胃管时前倾头部,不但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可能还会加重或导致缺氧性损害,甚至引发心律失常,我科病人往往都是手术刚回来,各项循环还不是特别稳定过多的刺激会影响病人的病情。而改进后的方法,把患者头与身体保持450的方法不仅对患者的心率及病情没有多大的影响,而且能显著提高留置胃管的成功率。

3.3、气管插管的患者大部分吞咽功能差或消失,不能配合操作, 临床上常用的硅胶管因质地柔软,放置胃管时胃管前端经咽喉部极易嵌入咽部梨状窝, 如稍用力则胃管前端极易形成夹角而盘曲在咽部及口腔。因此,我们插胃管时将患者的偏向操作者一侧呈45度角, 可使气管向同侧拉开, 封闭了同侧的梨状窝,露出食管开口, 对侧的梨状窝由于软组织重力的作用会变得相对平坦[5], 减少了胃管前端向梨状窝嵌入机会,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本研究中 A、 B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40%和 90% 。

气管插管病人采用传统的前倾头部置胃管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较低,且可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影响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头偏向一侧法时置入胃管安全可靠、 准确性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胃管置入方法。

参考文献 :

[1] 蒋可松,廖巧玲, 蒋小剑,等.留置胃管方法改良 152例分析 [ J]. 河北医学, 2007 , 13( 2): 192- 194 .

[2] 施宗驱.气管导管深度的确定方法探讨 [ 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 14( 8): 503 .

[3] 孙衍庆. 现代胸心外科学[ M] .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20- 21.

[4] 柏树令主编. 系统解剖学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 123 .

[5] 蒋海蓉.颜幼玲.王远清等.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置入胃管的方法探讨[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 1) :

上一篇:用羊肉温暖肠胃 下一篇:孙立忠的一台“攻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