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6 09:19:48

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指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育教育 改进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教育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美育教育作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但就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现状而言,美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部分问题还比较严重。

一、目前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技能主义”倾向严重,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倾向性严重,一直以来,提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方向,人们都知道是以就业为导向,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观念上强调培养专门人才,认为必须强化学生的专业教学,突出专业技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科教育的独立和完备,注重对学生专门知识的传播,单纯地认为高职院校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教育。许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一味围绕市场转动,简单化地倾向于将学校变成“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场所,忽视了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这一基本目标。这种倾向正是高职院校实施美育教育,提升受教育者全面综合素质的障碍之一。而要改变理念上的偏差,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须从上而下进行多方改革才行。

2.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实用化趋向明显

受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各种为经济服务的实用技能教育逐步占据了高职教育的主导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不少人甚至认为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是要一味的学好一项“技能”、一个“手艺”、一种就业能力,从而把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在了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使用技能上。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以往接触美育教育少,文化素养普遍偏低,认为开设美育课程只是“副科”,因此更促成了他们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习心理,盲目出现了只对职业技能考证、计算机、英语等考级过关等的过分热衷,对美育等全面综合素质的修养和提升的反应冷淡。认为掌握这些与提升技能、提高能力甚至与就业以及个人的长远发展无关。事实上,个人全面综合发展与提高职业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3.美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高职院校由于规模和实力所限,在美育教学机构的构建上也多良莠不齐,虽然现在有多数院校设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机构,第二课堂也大都有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文学社、话剧社等艺术社团,给学生创造和搭建了接近艺术、参与艺术的机会,在高职学生美育教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一方面师的资队伍的人数、学历、职称层次上却无法与专业的教师队伍相比,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场地、资金、师资等条件的限制,美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活动开展的水平和层次比较低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艺术修养“普及”的难题。同时在美育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院校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并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人文课,重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对课程设置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论证不足,甚至存在残缺不全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美育教育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专业基本理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积极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应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而美育教育作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之一,应该受到国家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级部门高度的重视,把寻求高职美育教育的最佳化视为己任,让美育教育真正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真正发挥美育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功效。

2.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想发展必须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必须在人才培养的创新上下功夫。加强高职美育教育应该将其作为必修课,并构建起一整套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中没有美育教育课程的,应设立固定的美育教育组织机构,制定规范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安排、筹划全校学生的美育课程。有条件的还应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美育教育校本教材,并将美育教育课程纳入学生的学分对算。此外,还要重视美育教育的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的配备,以便学生更好的获得美育教育,经常组织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3.重视师资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是直接制约教育质量、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的因素,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各种物质投入和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等其他因素。重视美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树立精品意识,重视提高美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正确引导,转变其他学科教师的观念,改变对美育教育不是主课的认识;三是为美育教育教师提供成功的平台,在教学、科研、进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制度倾斜,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使命感,让他们安心、上心,不断创造佳绩。

4.多渠道实施美育教育

通过有关对学生教学接受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多方式、多渠道的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达到的教学效果良好。因此,在实施美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测评地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一是重视开展美育讲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知兴趣;二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建立各类学生社团,配备专任教师进行指导,形成良好的美育教育氛围;三是促进美育教育的互动发展,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5.积极探索美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美育教育的课程涵盖面广,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部分课程不一定要过分强调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大力推行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辩论式、感知式、实践式、视听式、形象式等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此外,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渗透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结合传授的知识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的去求真、求善、求美,不断挖掘美育课程的真正内涵。

三、结束语

总之,美育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而是人必须的文化存在。高职院校应对美育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条件,积极探索高职美育教育的规律,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为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2007.

[2]左玲玲.音乐素质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中\高职如何实现课程设置的有效衔接 下一篇:从“小老师”现象谈幼师生师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