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对高中数学进行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26 09:05:13

新课改下如何对高中数学进行创新教育

【摘 要】创新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教师要适应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学要求。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数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以前数学课程结构中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实施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弊端。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做好数学的创新教育工作,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 要打破以往只注重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潜能;要规律性地教学,注重教学的策略性,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意识, 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

二、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作为教师本身,首先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和培训。学习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掌握新课改的动态。其次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师是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和实验者,他们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观。观念的转变是在行动与不断反思的长期过程中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要吸取过去优良的传统, 也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因此,教师要做到对过去反思、对现实关注、对未来展望。要从现实的角度反思: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要意识到社会时代与数学自身发展对数学教育的挑战,认识转变观念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吃透新课改的精神实质。

三、如何进行数学学科创新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来都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创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索上来。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把那以往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训练创新思维。教师要对数学教材巧安排, 对问题妙引导, 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

新课改要求的创新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活动。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渴求,想要找寻答案,对数学学习保持一种热情的、积极进取的状态。而老师的作用则在于指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数学创新教学十分重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鼓励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发展,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知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相互理解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气氛日益开放。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互动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出其自主学习的潜力。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的个体的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易“犯错”的,手脑并用的机会 ,使学生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新知。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训练,而是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谢立亚师玉兰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下的思考- 从一个问题的求解看数学解题思维的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2001年05期

[2]刘玉波.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三个关键[J]数学教学研究2001年6月

上一篇:谈谈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语感训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