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训练初探

时间:2022-10-23 06:16:34

语感训练初探

《小学语文教师》期刊上曾提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从15岁赴美再也没有回来,从高中到博士,14年光阴一路走下来,英语之流畅自不待言,但母语却出了点问题。和李振村先生聊天时,时常找不到确切的汉语词汇来表情达意,只好用英语来代替。看到这种现象我很担心,现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比比皆是,有的孩子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了,我们的母语汉语,正面临着生态恶化的窘境。我们的母语精神在消失,母语质量在下降,我们正从水草丰茂的世界,逐渐走向荒漠化的未来。语文教学当前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感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学生语感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通过“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范读,读出全新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语言内化要多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教师的范读能降低学生读准字音的难度,而且教师的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水平和欣赏水平。

在范读中,我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美妙的世界。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有一段话“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学生读时要么太响,要么太轻,没能把握好朗读的轻重缓急。于是,我给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我的朗读中体会到小鸟已经完全信赖了作者,甚至产生了一种依赖,居然会在作者的肩上放心地熟睡。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来,鸟也非草木,作者用自己的真爱打动了小鸟,与鸟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学生更非草木,我用朗读引导学生,学生对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朗读时也能读出感觉了。

二、师生合作读,读出芬芳的语感

崔峦老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到过:“课文的朗读教学,要体现这样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平淡到读出感情。”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道,层层深入,同时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课文内容蕴含着的丰富美丽,也感受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在新课改语文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以便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比如说师生合作读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对话的基调。因为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了解了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由学生当苗苗,老师读季羡林爷爷的话。在师生合作读中学生感知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师生合作读,不限文体,每篇文章都可以合作读。师读每段的第一句,生读每段第一句后面的部分。师读第一段,生读第二段,师生逐段交错读。不同的合作读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三、生读,读出灿烂的语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自己也会读出一个不寻常的境界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读能以声传情,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使语言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学生对它产生强烈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一)词,在正确中读出语感

如课文《我的“长生果”》中有很多好词,“津津有味”、“浮想联翩”、“眼羡”、“饱览”、“如醉如痴”、“如饥似渴”、“黯然神伤”、“心安理得”、“牵肠挂肚”等。在用停顿、轻重的处理后,这些词变得鲜活起来,读时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快乐着书中人物的快乐,悲伤着书中人物的悲伤,从书中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词,学生的语感能得到很好的滋养。

(二)句,在停顿中读出语感

理解一篇文章,有时只要抓住几个重点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来反复读。①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白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在反复读中,体会到作者“得意”的神情。②“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读出“我”当时急切、不理解的心情。③“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从这句中可以读出作者当时委屈、难受的心情。④“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读这句时可以体会到作者“乞求”的心情。⑤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作者当时的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从对句子的有感情朗读中流泻出来。作者从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渐渐明晰。

五年级的课文都比较长,如果能把握好几个重点句的朗读,整篇课文的情感走向就能很好地把握。在读句子时,要把握好词语的重音、停顿、轻音等,语感在朗读时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先把句子停顿好,再采用范读、自己读、同桌评读、男女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出美感,读出语感。

(三)段,在美读中品出语感

语文离不开读,无论是哪个年级的课文,不管默读、大声读、轻声读,只有通过熟练、正确、流利地朗读,才能品味语言,理解内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语言的无限魅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们抓住重点段,在读中悟道理。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在反复读中学生领悟到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华师大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课文中的一词一句都饱含着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和生活的热爱。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对高中数学进行创新教育 下一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研究课题